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白馬公崔宏是誰?他的兒子崔浩又有怎樣的創(chuàng)舉

2017-01-05 18:05:3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白馬公崔宏,位列八部大人之天部大人,地位尊崇,他出身清河崔氏——北朝漢族門閥士族第一大姓,幼年即以神童馳名。在那個你方唱罷我登場的

白馬公崔宏,位列八部大人之天部大人,地位尊崇,他出身清河崔氏——北朝漢族門閥士族第一大姓,幼年即以神童馳名。在那個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年代,先后被前秦和后燕皇帝脅迫去做官,最后鮮卑人拓跋珪把他從東海邊抓來,逼他共謀大業(yè),他就如同一個貧困藝術(shù)家一樣,出于種種無奈來創(chuàng)作他的作品:一個個禮制文明的蠻族帝國,據(jù)說大魏的國號,都是他擬定的。

長子崔浩繼承乃父聰明,少年即以書法成名,但他無心撰寫流行的駢體文,而用心于經(jīng)史、律令和陰陽玄象之術(shù),他不需要父親的恩蔭,二十歲就做了著作郎,少年得志,意氣風發(fā)。他崇尚漢人門第,以衣冠自詡,對來自太原王氏的青年王慧龍大家贊美,稱其為“貴種”。

雖然引起鮮卑貴族長孫嵩的報復(fù)性彈劾,說他“嘆服南人”,“訕鄙國化”,皇帝拓跋燾也下旨譴責他的無狀,但他依然性難馴。

另一方面,他輕視鮮卑蠻族,也包括漢人中地位相對低下的士族,就連他的兩個同宗堂弟——崔模和崔頤,他也憑著自己是累世公卿,輕侮他們。

崔模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上茅房都要禮佛,崔浩則崇尚先王之道,最斥來自胡地的佛教,便嘲笑他:“持此頭顱不凈處跪是胡神也?!贝揞U似乎混得比崔模好些,崔模就拉著他向人叫屈:桃簡(崔浩小名)欺負我也就罷了,難道連崔頤也要欺負嗎?據(jù)說后來就因這事,滅門的時候,拓跋燾獨放過了這兩個可憐蟲。

崔浩的傲慢與偏見,讓他注定是一位孤獨的君子,有人崇拜他,沒人喜歡他,除了同樣孤獨的老皇帝拓跋珪,這個戎馬倥傯的帝國締造者閑來就喜看他在紙上多情地揮灑,但皇帝畢竟老了,老而暴虐,為驅(qū)除斧聲燭影他近乎發(fā)瘋,甚至某大臣走路有些怪異就拉出去砍了。一時左右皆逃逸,群臣唯恐避之不及,獨崔浩留在深宮堅持侍奉,有時徹夜不歸,每當這時,老皇帝就露出一絲罕見的溫情,賜粥給這個特立獨行的年輕人一碗粥喝。

但崔浩畢竟讓別人在皇帝那里成了奸黨,因為在朝廷里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我們,一種是奸黨。

從群臣的角度來說,崔浩已被“我們”排除在外,老皇帝最后沒能逃出宿命,他被他的二兒子殺死,大兒子又殺死二兒子繼承皇位,群臣希望崔浩這時受到應(yīng)有的懲罰,可這個大兒子明元帝,簡直比他父親更寵信占星家崔浩,就連后宮突然出現(xiàn)兔子這種事,他都要詢問崔浩,而崔浩占卜蠻夷進貢美女之兆,竟真的應(yīng)驗了。

當然崔浩之能,絕不僅如此。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他兩個都沾,兩個都過硬。他不僅帶上老父親乘坐皇帝的軺車去郊外祭祀,在軍國大事上,他也常常力挫群雄。在公元415年那次嚴酷的旱災(zāi)事件中,他成功地抵制住群臣執(zhí)意遷都的莽撞決定;417年劉裕北伐、欲借道攻秦,他頑固地阻撓群臣向劉裕開戰(zhàn),認定南人勞師遠征,就算攻下長安也守不住,雖然皇帝最后沒聽他,但用兵失敗,“恨不用崔浩計”。

事實證明,凡崔浩說的都是對的,都要遵循,可是沒人愿意接受這一點,那些老成持重的大臣說,先知先覺者崔浩不過是撞大運。

當有一天史官來報,天上有個叫熒惑的星星無端逃逸而這顆星跑到哪里、哪里就會滅亡,龍庭震動,君前奏對的大臣們堅定地指出:只有崔浩能找到星星的下落。

崔浩在朝堂上搬出了圣典《左氏春秋》,他運用歷史案例進行了預(yù)測。八月后,果然如他所言,在秦國發(fā)現(xiàn)了熒惑。很快國王姚興死了,兩兒子打起來,三年后,劉裕滅秦,群臣的這次艱辛的反攻以失敗告終,再沒人敢明著去刁難崔浩,因他連天上的事也知道。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