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呼皇帝的正確方式 叫不好是要?dú)㈩^滴!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經(jīng)歷了許多朝代的更迭,涌現(xiàn)了無數(shù)的皇帝。那么,我們稱呼古代的這些皇帝們,通常有哪些方式呢?按照習(xí)慣,主要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用年號。
年號是皇帝用來紀(jì)年的一種名號,是由漢武帝劉徹首先創(chuàng)立的。
當(dāng)我們用年號稱呼一個皇帝時,有一個必要條件,那就是:這個皇帝一生只能用過一個年號。如果這個皇帝用過的年號太多,那就搞不清了,所以不能用年號稱呼他。
明朝和清朝的皇帝都只有一個年號,所以,我們在稱呼明清的皇帝時,都可以使用年號。比如,我們常說的清朝的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光緒皇帝,用的都是年號。我們所說的明朝的永樂大帝、正德皇帝、崇禎皇帝,用的也是年號。
可是,明朝皇帝的稱號比較特殊,我們除了可以使用年號外,一般還使用另一種——
第二種,用廟號。
廟號是皇帝死后,供奉于宗廟中祭祀時所用的稱號。
廟號從商朝時就有了,比如商湯的廟號是太祖。但到秦朝時,比較有個性的秦始皇嬴政就把它給取消了,他只給自己定了一個稱號:始皇帝。但從漢朝開始,又恢復(fù)了廟號。
在明朝的皇帝中,我們所說的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等等,都是用的廟號。
我們使用廟號稱呼皇帝,除了明朝的皇帝外,唐朝、宋朝也是如此。比如,我們稱呼李世民為唐太宗,稱呼趙匡胤為宋太祖,等等。
第三種,用謚號。
謚號是皇帝、妃嬪、大臣們死后,為了評價他們生前的功過,朝廷授予他們的稱號。謚號從周朝開始就出現(xiàn)了,但到了秦朝,也是被秦始皇給廢了,到漢朝時,又恢復(fù)了。
使用謚號稱呼古代帝王,是最常用的方式,沒有之一。
比如,周朝,周武王、周厲王;漢朝,漢文帝、漢武帝;魏晉,魏武帝、魏文帝,晉文帝、晉惠帝;隋朝,隋文帝、隋煬帝;元朝,元順帝……
除了這三種方式,還有一種更直白的、不算方式的方式,當(dāng)然就是直呼其名了,比如,劉邦、李世民……
在古代的皇帝中,漢高祖劉邦的稱呼算是最奇怪的一個,因?yàn)椋炔皇悄晏?那時還沒有年號),也不是單純的廟號、謚號,而是廟號和謚號的混合體。
劉邦的廟號是太祖,謚號是高皇帝,按照正常的方式,我們應(yīng)該稱呼他漢太祖或者漢高帝。那為何是漢高祖呢?因?yàn)樗抉R遷在《史記》里就是這么稱呼他的。于是,后人就遵照司馬公的叫法,也稱呼劉邦為漢高祖了。
其實(shí),只要不出現(xiàn)錯誤,用哪種方式稱呼都是可以的。至于我們常用的稱呼方式,不過是約定俗成的習(xí)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