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王守仁的后代子孫介紹 王守仁的哪些子孫著名

2017-01-02 21:00:3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王守仁的后代子孫介紹 王守仁的哪些子孫著名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云,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余姚縣(

王守仁的后代子孫介紹 王守仁的哪些子孫著名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云,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余姚縣(今屬寧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軍功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謚文成,故后人又稱王文成公。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chuàng)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并稱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其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王守仁的兒子是王正憲、王正億,孫子是王承勛、王承學、王承恩。

王正億(1526年-1577年),明朝人物,世襲新建伯。小名正聰,字仲時,號龍陽,浙江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王正億是明朝哲學家、功臣王守仁的長子。生于明朝嘉靖五年。娶妻黃氏,有子二人,長子王承勛(漕運總兵),次子王承學。又娶側室祁氏,祁氏生有一子五女,子王承恩。王守仁因軍功被封為“新建伯”伯爵。王守仁逝世后,爵位被剝奪。38年后(隆慶元年,1567年)5月,明穆宗即位,念及前代功臣,復詔追封王守仁為新建侯,其后人可世襲伯爵爵位。隆慶二年6月,王守仁長子王正億奉召襲封新建伯。王正億于萬歷五年逝世,王正億長子王承勛承襲新建伯爵位。

王承勛是明朝哲學家、功臣王守仁之孫。王守仁被明廷封為“新建伯”伯爵位。王承勛的父親王正億是世襲新建伯。王正億去世后,王承勛因祖蔭世襲新建伯爵位;娶妻吳氏。王承勛襲封新建伯后,于萬歷二十年(1592年)8月充任漕運總兵(或稱漕運總兵官),鎮(zhèn)守淮安漕運(后與李三才搭檔),此后總督漕運長達二十年之久(參見《明史》)。

據(jù)乾隆年成書的《淮安府志·歷代漕運》記載,在明朝前中期,全國漕運事務上,“武尊文卑”,即漕運總兵的權力在漕運文官之上。李三才到任后,逐漸扭轉這一局勢。李三才對王承勛“以氣凌駕之”,王忍耐并“移坐其下”,致使此后“武尊文卑”傳統(tǒng)逐漸改變,文官總理漕運事務,武官逐漸空閑。武官僅負責督運,最后連督運的任務也減免了。萬歷四十年(1612年),王承勛請辭回鄉(xiāng),明廷便撤銷漕運總兵官一職,王承勛遂成為明朝最后一任漕運總兵。王承勛的長子名叫王先進,無子嗣,故引發(fā)后來的新建伯爵位世襲之爭,爭訟曠日持久,長達數(shù)十年。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