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是個什么樣的人 歷史對晏子的評價
晏子是個什么樣的人
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宴嬰,又稱晏子。是齊國上大夫宴弱之子。宴嬰頭腦機智,能說會道。內(nèi)輔國政,善諫齊君,有原則,處事靈活。出使時不辱使命,是國家尊嚴的捍衛(wèi)人。司馬遷非常喜歡宴嬰,還將他比做管仲,他的幾次斗智也是非常的精彩。
第一次斗智: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點,關(guān)閉城門,挖了五尺高的洞讓晏子進城,侮辱他,進而一步來侮辱齊國,當(dāng)然晏子很聰明,將計就計,只要楚王承認了自己的國家是狗國,他就鉆洞入城。就這樣,還沒見楚王的面,就給他當(dāng)頭一棒。
第二次斗智:楚王諷刺齊國無人,譏諷晏子無能。面對再一次的侮辱,晏子再一次采用將計就計的方法,回敬楚王:齊國人多的就要裝不下了,然后通過貶低自己再來貶低楚王和楚國。表明面上似乎很為自己的無能難為情,實則是悄無聲息的回擊了楚王,就如同“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p>
第三次斗智:楚王諷刺齊國人沒有出息,侮辱晏子偷盜。而晏子列舉了一個熟知的現(xiàn)象,再加以道德的論證表明,齊國人在自己國家安居樂業(yè),一到楚國就成了盜賊,究其原因不過是水土不同罷了。
從晏子同楚王的舌戰(zhàn)中就能看得出晏子聰明機智,膽識過人。面對自己國家的尊嚴,積極維護。試問一個國家有這樣的人才,該是國家的一件幸事了。
對晏子的評價
晏子,機智聰敏,能言善辯。外出使國,能夠不辱使命,不僅保護了自己的尊嚴還捍衛(wèi)了齊國的國家顏面和威嚴。司馬遷非常贊賞他,還將其與管仲相比,就連孔子對他也是贊不絕口。
他善于言辭的本領(lǐng),每每對話都是話中有意,意中有話。就如當(dāng)初剛到楚國時,見到楚王的有意刁難,讓他鉆狗洞進城,這明擺著有玩弄意味在里面。但晏子也是毫不示弱對侍衛(wèi)說:“這明明是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我必定鉆狗洞,我想知道我究竟來到得是楚國還是....”就這樣簡短的幾句話就包含了城門與狗洞的對比,開城門就是楚國,開狗洞就是狗國。
這樣一來,楚王就肯定知道,如若不打開城門的話,就成了狗國的國主。于是他迫于無奈,為了保住國家的顏面,只能吩咐下人打開城門,將晏子迎進宮里。
就這樣,晏子利用自己的聰明機智,贏回了顏面。他也知道如果自己的話語里出現(xiàn)一句不好聽的話,就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于是機智的他換了一種說法,讓楚王自己領(lǐng)略話中的意思,避開了災(zāi)禍。
當(dāng)然其中最可敬的精神就是愛國了,當(dāng)楚王在酒宴上準備陷害晏子是盜賊,進而一步侮辱齊國是偷盜的國家時,晏子又一次的利用“南橘北枳”的道理成功的反駁了楚王。這樣不但有力的反駁了楚王的侮辱,還維護了自己國家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