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李炎的功過有哪些?如何評價唐武宗
唐武宗(814~846):中國唐代皇帝。即李炎。840~846年在位。本名瀍,臨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
唐武宗李炎的功過有哪些?如何評價唐武宗?
知人善任
他讀書雖然不如文宗,但是他更能知人善任,而且也似乎少了一些書生意氣和迂腐,能夠面對現(xiàn)實,很多時候他敢于向宰相當面認錯,尤其是他信任和重用李德裕,使得他們君臣在會昌年間內(nèi)憂外患交織的時刻,能夠沉著應付,度過難關。
武宗即位之初,在仇士良等人的脅迫下,大開殺戒。文宗的妃子楊氏、陳王成美、安王溶等潛在的政治對手均被賜死。在開成五年(840)八月為文宗舉行的安葬典禮上,仇士良又把樞密使劉弘逸等殺死,以解除對其權勢所造成的威脅。
宰相李玨、楊嗣復被罷相貶往外地,武宗本來已經(jīng)下令將二人處死,但在李德裕的強烈請求下,赦免了他們的性命。仇士良等人因有擁立之功,在朝廷上很是跋扈,他們見皇帝十分信任李德裕,便想給他一個下馬威,卻被武宗巧妙地化解了。會昌三年,仇士良以老病為由提出退職,武宗也就順水推舟,解除了仇士良的軍權。仇士良在手下宦官送他退居私邸時,曾經(jīng)對這些人有過一段絕妙的表白。仇士良說:“諸君善事天子,能聽老夫一句話嗎?”眾人唯唯諾諾。他說:“天子不可令閑暇,一有閑暇必定讀圣賢之書,見儒學之臣,就會聽到大臣的勸諫,天子就會因此而智深慮遠,就會減少玩樂、放棄游幸而專心理政,我等所受的恩寵就會變薄而權力就會變輕了。為諸君考慮,最好的辦法莫過于廣殖財貨,多養(yǎng)鷹馬,每日以打球狩獵聲色迷惑天子心志,越是極盡侈靡,就越會使天子喜悅,他就越不知道停息。這樣一來,天子必定排斥經(jīng)術,倦怠政事,我等就可以萬機在手,恩澤權力還愁不牢固嗎?”一席話,使眾人心服口服。這也正是仇士良專權跋扈、恩禮不衰的經(jīng)驗之談。只是,他的辦法對武宗似乎不是很靈驗。仇士良退職不久,就在自己的府邸死去。
武宗之世,重用宰相
平定了河東地區(qū)澤潞鎮(zhèn)節(jié)度使劉稹的叛亂,成為這一時期常常為人稱頌的政績。
從憲宗元和時期延續(xù)下來的朝廷官員的朋黨之爭,仍然十分激烈。穆、敬、文、武諸朝,逐步形成了所謂的“牛李黨爭”。牛黨一派以牛僧孺為首,主要成員有李宗閔、楊嗣復、李玨等;李黨一派以李德裕為首,主要成員有鄭覃等。牛李兩黨在出身上,前者重進士,后者重門第。在朝廷議政之際,兩黨成員往往互相攻擊,意氣用事,是非蜂起。他們之間似乎也沒有原則性的政見分歧,無疑進一步加深了唐朝政治的危機。
文宗曾經(jīng)嘆息:“去河北賊(指河北藩鎮(zhèn))非難,武宗去此朋黨實難?!崩畹略V鲝垖Ψ?zhèn)武力討伐,派兵戍守邊境,支持武宗的治國理政,給當時的朝廷帶來了一些新內(nèi)容。
他還能夠在武宗面前替牛黨的楊嗣復、李玨求情,說明了李德裕的個人政治魅力。所以,李德裕在宣宗時期被罷貶到崖州(今海南瓊山)時,有“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回首望崖州”的說法。這一場歷時達40年之久的黨派之爭,最終以李德裕的貶死而告終結。
會昌法難
武宗死前一年的會昌五年(公元845年),發(fā)動了“廢佛”事件,歷史上稱為“會昌法難”,與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滅佛合稱“三武之厄”,這就是“三武一宗”的第三“武”了。
唐朝建國,以道教為國教,佛教在唐代帝王大倡崇道的同時,也得到相應的發(fā)展,玄宗時盛達極頂。
安史之亂以后,徭役日重,人民多借寺院為逃避之所,寺院又乘均田制度的破壞,擴充莊園,驅使奴婢,并和上層官僚相勾結,逃免賦稅,另外,寺院還放高利貸,從中牟利。寺院經(jīng)濟和國家利益的矛盾,日益加深。代宗時代,己有地方官查覺,上奏朝廷,但未得應有的限制,到敬宗、文宗時代,朝廷己起滅佛意圖,仍未施行。
但是佛道之爭一直沒有間斷。武宗身在藩邸之時就喜好道術,即位后更是崇尚道術,他將太上玄元皇帝老子的降誕日(二月二十五日)定為降圣節(jié),全國休假一天;又在宮中設道場,在大明宮修筑望仙臺,拜道士趙歸真為師,對他們的長生不老之術和仙丹妙藥十分迷信。武宗滅佛,主要是因為道士趙歸真等得到信任,宣揚佛道不能并存。武宗也認為佛僧的存在影響了他修煉成仙,當時的道士還散布輿論說:“李氏十八子,昌運方盡,便有黑衣天子理國?!彼麄兘忉屨f:“黑衣者,僧人也?!本褪钦f僧侶將取代李唐國統(tǒng)。這樣的情況下,武宗滅佛就理所當然了。據(jù)說,為了維護道教,天下不準使用獨腳車,這是因為獨腳車會碾破道中心,會引起道士心不安。為了防止黑氣上升,以防止“黑衣天子”出世,武宗還禁止民間豢養(yǎng)黑色的豬、黑狗、黑驢、黑牛等。這些說法未必可信,但是反映了武宗大舉滅佛時的心理狀態(tài)。
從會昌二年(842)起,到會昌五年徹底廢佛達高潮。
從會昌二年(842)十月起,武宗下令凡違反佛教戒律的僧侶必須還俗,并沒收其財產(chǎn)。這期間有個僧人自稱能夠做“劍輪”并能打敗敵軍,武宗準許他試做,結果不能做成,就把他殺了。此后,武宗陸續(xù)下令限制佛寺的僧侶人數(shù),不得私自剃度,限制僧侶蓄養(yǎng)奴婢的數(shù)量,很多寺院被拆毀,大量的僧侶被強迫還俗。
會昌四年(844)二月,武宗降旨“不許供養(yǎng)佛牙”,同時規(guī)定:代州五臺山及泗州普光寺、終南山五臺寺、鳳翔府法門寺等有佛指骨之處,嚴禁供養(yǎng)和瞻仰,如有一人送一錢者,背杖二十;若是僧尼在這些地方受一錢施舍者,背杖二十。到會昌五年(845),又開始了更大規(guī)模的滅佛。他下令僧侶40歲以下者全部還俗,不久又規(guī)定為50歲以下,很快連50歲以上的如果沒有祠部的度牒也要還俗,就連天竺和日本來的求法僧人也被強迫還俗。日本圓仁和尚在他寫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詳細記錄了這次“法難”的情況。
朝廷下詔京都及東都,只準留佛寺二所,每寺留僧三十人,各道只留一寺,余皆毀去。
根據(jù)武宗的旨意,這年秋七月裁并天下佛寺。天下各地上州留寺一所,若是寺院破落不堪,便一律廢毀;下州寺院全部拆廢。長安和洛陽開始允許保留10寺,每寺僧10人。后來又規(guī)定各留兩寺,每寺留僧30人。京師左街留慈恩寺和薦福寺,右街留西明寺和莊嚴寺。天下各地鎏金伎樂紋八棱銀杯。
拆廢寺院和銅像、鐘磬,所得金、銀、銅一律交付鹽鐵使鑄錢,鐵則交付本州鑄為農(nóng)器,還俗僧侶各自放歸本籍充作國家的納稅戶。如是外國人,送還本處收管。
武宗這次大規(guī)模的滅佛,天下一共拆除寺廟4600余所,拆招提、蘭若4萬余所,僧尼26萬余人還俗成為國家的兩稅戶,沒收寺院所擁有的膏腴上田數(shù)千萬頃,沒收奴婢為兩稅戶15萬人,另外還強制大秦穆護、祆3000余人還俗。武宗滅佛沉重打擊了寺院經(jīng)濟,增加了政府的納稅人口,擴大了國家的經(jīng)濟來源。
在“廢佛”的過程中,對其它外來的四教:祅教、摩尼教、景教和回教,也都采取了相應的廢除手段。凡國中所有的大秦寺(景教),摩尼寺,一并撤毀;斥逐回紇教徒,多半道死;京城女摩尼七十人,無從棲身,統(tǒng)統(tǒng)自盡;景僧,祅僧二千余人,并放還俗。
崇尚道教
武宗承繼其列祖列宗的崇道行為,大力提倡道教,表現(xiàn)有:
大增崇奉“大圣祖”的舉措。
武宗是文宗開成五年(公元840年正月即位,二月即敕十五日玄元皇帝降生日為“降圣節(jié)”,全國休假一天。令兩京及諸州設齋,行道作樂,賜大酺三日。此后,二月十五日紀念老君,即成定例。會昌五年(公元845年)正月,詔東孝太微宮,修成玄元皇帝、玄宗、肅宗三圣容,遣右騎常侍裴章往東都薦獻。
恢復祠祀九宮貴神。
玄宗時依據(jù)術士蘇嘉慶建議設置的。九宮神為太乙(坎一宮),攝提(坤二宮),軒轅(震三宮),招搖(巽四宮),天符(中五宮),青龍(乾六宮),咸池(兌七宮),太陰(艮八宮),天乙(離九宮)。九宮貴神的禮儀規(guī)模式格極高,僅次昊天上帝,在太清宮,太廟之上。這些貴神是輔佐上帝管理水旱的神靈,對農(nóng)業(yè)半欠,人民禍福和國家治亂的關系重大,所以尊為貴神,給以崇高的禮儀。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十二月,玄宗親祀;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正月,肅宗親愛的祀。至文宗祭祀漸弛。所以,武宗于會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準奏起祀。
重用道士,親受法箓
武宗剛剛即位,便召道士趙歸真等八十一人進入宮中,于三殿修金箓道場。武宗親至三殿于九天壇親受法箓。會昌元年(公元841年)六月,詔以衡山道士劉玄靖為銀青光祿大夫,充崇玄館學士,賜號廣成先生,并令其與趙歸真在宮中修法箓。會昌四年(公元844年)八月,詔以道士趙歸真為左右街道門教授先生。武宗立志學仙,拜趙歸真為師。大臣諫諍,武宗對輕者不予理睬,重者貶官了之。
大筑觀臺,煉丹服藥
武宗一意孤行崇信道教,會昌三年(公元843年)五月,敕于宮中建造望仙觀。會昌五年(公元845年)正月,敕于南效造望仙臺。又修降真臺。武宗常齋戒沐浴,親臨祝禱,希冀天上神仙降臨,福佑自身。
武宗雖滅佛,自己成仙的愿望卻沒能實現(xiàn)。武宗又遣道士趙歸真等,在宮中在觀臺燒煉丹藥,他急切地想要得到道士們煉制的仙丹妙藥,多次催促。道士趙歸真告訴他,有一種仙藥只有在吐蕃才能得到,請求前往采制。這實際上是趙歸真找機會脫身。武宗沒有放他走,答應派其他人去,還問他求仙到底用什么藥,要他開具一個細目。趙歸真無計可施,就給武宗開出了一個煉制仙藥所需的用藥清單:
“李子衣十斤,桃毛十斤,生雞膜十斤,龜毛十斤,兔角十斤?!?/p>
這幾乎是一個永遠無法備齊的單子,武宗居然下令各地求購。
武宗下詔天下生產(chǎn)丹藥材料的地方官,及時采摘,進貢朝廷,以便煉制。各地方官,聞訊紛紛到處找采集名貴丹料,不惜人力物力,都要弄到,以便邀賞。
武宗由于服用所謂的仙丹妙藥,身體受到極大損傷。藥物作用之下,他開始變得容顏消瘦、性情乖張。趙歸真告訴他這是在換骨,是正常情況,所以身邊的人規(guī)勸他少服丹藥,他也不聽。對于長生的狂熱追求使武宗難以自拔了。
魂歸丹藥
會昌六年(846)的新年朝會,由于武宗病重也沒有舉行。這時候,道士們依然編造鬼話欺騙他。他們告訴武宗,生病是因為皇帝的名字“瀍”從“水”,與唐朝崇尚土德不合。土勝水,“瀍”名被土德所克制,所以不利,應該改名為“炎”,炎從“火”,與土德相合,可以消除災禍。然而,改名并沒有給他帶來鴻運,且病情日漸加重,旬日之間口不能言,宰相李德裕等請求覲見,也沒有得到允許。
會昌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即改名之后的12天,宮中就傳出了武宗駕崩的消息。他的妃子王氏殉節(jié)自縊而死。武宗成為太宗、憲宗、穆宗、敬宗之后,又一位因為服食仙丹妙藥而死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