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為何把女婿叫做“乘龍快婿”?
不論貧苦百姓,還是豪宅府邸都把女婿當(dāng)做“嬌客”看待,并有“丈母娘疼姑爺實(shí)打?qū)崱币徽f。除“乘龍快婿”還有“乘龍之客”、“乘龍貴婿”。估計(jì)后來“嬌客”被慣的不成樣了,總不能讓老丈母娘給端茶遞水兒的,便生出了“一個姑爺半個兒”的說辭。意思是說,該干的活,您也幫著干干,別老擎現(xiàn)成了。
但不管怎樣,一個兒也好,半個兒也好,但女婿畢竟還是有“乘龍快婿”的歷史。天下的男兒們,可要記住啊。在給老丈母娘抗煤氣罐的時候,心里想想這句成語,可能會輕快不少。既然聊到“乘龍快婿”,那就說說“乘龍”和“快婿”是怎么來的,怎么老祖宗就給了這么高的待遇。在想當(dāng)初。先打住,一說到“在想當(dāng)初”那可就不是眼不前兒的故事,至少也得往幾百年前說了。
話說春秋戰(zhàn)國時,秦穆公有個小女兒叫“弄玉”,經(jīng)常自己個兒品笛吹笙。當(dāng)?shù)囊姽媚镞@么喜歡笙,便要工匠把西戎國獻(xiàn)的一塊美玉雕成碧玉笙送給女兒。小姑娘歡喜極了,吹出的笙也更加動聽、美妙了。女兒長大了,不能總留在身邊。當(dāng)爸爸的秦穆公想招鄰國的王子為東床女婿,一來門當(dāng)戶對,二來女兒嫁過去,還能當(dāng)上國君夫人。但沒成想和姑娘一說,弄玉硬了不干。當(dāng)爸爸的心軟也就做罷了。
方遠(yuǎn)遠(yuǎn)傳來的洞簫聲。公主十分的好奇,便把這事和告訴了父親。秦穆公便派人按公主所說的方向去尋訪吹簫人。有一天尋訪的人打聽到,有個叫蕭史的小伙子,在華山中峰明星崖隱居,而且喜歡吹簫,據(jù)說他的簫聲可以傳出百里。打聽到這個消息,尋訪的人日夜兼程,終于找到了喜歡吹蕭的小伙子蕭史,并帶回宮來。話說蕭史到了秦宮,正好趕上中秋節(jié)。秦穆公見他舉止瀟灑,風(fēng)度翩翩,十分的歡喜,讓他當(dāng)場吹簫加以驗(yàn)證。蕭史不慌不忙的吹起霄來,但一曲未完,只見宮殿上的金龍、彩鳳翩翩起舞。大家不約而同地齊聲贊道:“真仙樂!真是仙樂!”
見到此情此景,秦穆公便當(dāng)場決定把女兒嫁給這蕭史。平日里,蕭史教弄玉吹簫學(xué)鳳的鳴聲,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口技”。后來竟然真能把鳳凰引到人間。為此老丈竿子還為小兩口兒建了座鳳凰臺。有天晚上,吹完笙簫之后,蕭史對公主說:“我還是喜歡我原來住的華山,那里有多幽靜啊?!甭犃苏煞虻脑挘裾f:“我愿意與你去同享山野的清靜。”就這樣,小夫妻便隱居在華山。終于有一天,弄玉帶著玉笙乘上彩鳳,蕭史帶上玉簫跨上金龍,一時間龍鳳雙飛,雙雙升空而去。由此人們便把蕭史稱為乘龍快婿。再以后,結(jié)了婚的男人便沾了蕭史的光,都叫“乘龍快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