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中國古代歷史上是怎樣處死殉葬者的?

2016-12-19 10:07:53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死后,殉葬者數(shù)量驚人,朱元璋的殉幾十個人,與之相比,簡直微不足道。嬴政人殉確切人數(shù)有多少,至今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死后,殉葬者數(shù)量驚人,朱元璋的殉幾十個人,與之相比,簡直微不足道。嬴政人殉確切人數(shù)有多少,至今是謎,但可以推算出一個大概。嬴政是位好色之君,史上有記載,他在統(tǒng)一六國的過程中,也將六國后宮的女人們給“統(tǒng)一”了,全部充實到到自己的后宮里面,即所謂“始皇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坂上,南臨渭。”其后宮女人數(shù)量之多由此可以想象出來。而這些女人,全都殉葬了。

《史記·秦始皇本紀》(卷六)記載,“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粤顝乃?,死者甚觽。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臧皆知之,臧重□泄。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從這段文字看,不只后宮女人從死,參與陵寑建設的工人也無一幸免,都成了“殉葬品”。

但人殉并非是在封建社會才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更不是“始皇帝”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而是更早的前人。秦國的人殉史,在中國古代是很出名的,《史記·秦本紀》(卷五)有這樣的文字,“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陽。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從這文字中可知道,秦武公死后,有66人殉葬。但秦武公的殉葬人數(shù)還不是最多的,目前已知最多的是秦穆公。據(jù)近年公開的考古資料,從20世紀30年代,中國考古專家即著手對位于陜西鳳翔縣一帶的秦公陵區(qū)進行考古,至上世紀80年代,歷半個世紀才結束。這項考古有多項重大的發(fā)現(xiàn),其中“秦公一號”大墓的發(fā)現(xiàn)震驚史學界,,此大墓為秦穆公的陵冢。發(fā)掘過程中共出土殉人尸骨多達184具,與《史記》等書上所記的秦穆公殉人177基本接近,殉葬者之多令人驚訝。為什么會多出來,估計是當時現(xiàn)場臨時殺掉的。

主流觀點認為,人殉制出現(xiàn)在原始社會。《喪葬史》(陳華文著)里有一個觀點,人殉制在中國出現(xiàn)階級,并非以奴隸和戰(zhàn)爭俘虜為對象,而是以妻妾為開端的。這種說法很有意思,從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情況也確實如此。如在一度被認為是成吉思汗陵所在地的內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在這個旗的納林塔鎮(zhèn)朱開溝村曾發(fā)現(xiàn)了一個面積巨大的古人類文化遺址(時間推測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1974年至1984年十年間,內蒙古文物考古隊在這個村進行全面考古發(fā)掘。其中發(fā)掘出的一座成年男女合葬墓引起考古專家的注意,墓內女人是屈肢側身,臉朝男人。專家認為,這個女人是殉葬者,可能就是這個男人的生前配。后來的帝王殉葬者,絕大多數(shù)是被幸過的后宮女人,應該古代早期這種妻妾殉葬習俗的遺留和繼續(xù)。

中國古代人殉現(xiàn)象在殷商時代最為突出,證據(jù)之一是目前的考古發(fā)現(xiàn)。這一時期發(fā)掘出的王冢貴族墓(殷墟墓葬),幾乎座座都有數(shù)量不等的殉人。人殉數(shù)量少的幾十,多的上千。概因當時用奴隸殉葬已成為一種葬制。上面提到的秦公大墓,也處于奴隸社會這樣的時期。在進入周后,人殉現(xiàn)象才開始減弱。秦朝滅亡后,到了漢朝,殉葬之風衰敗了。分析認為,秦國和秦王的殘暴遭天下人共怨,加上當時長期戰(zhàn)爭造成的人口劇減,從民間走出來的布衣皇帝劉邦意識到了人心和人力的重要,所以不再實行人殉,同時鼓勵婦女多生育。但這一說法專家并不都是贊成的,劉邦死后是否有人殉也待考證。

劉邦之后禁止人殉,但不等于當時沒有殉葬現(xiàn)象,實際上也沒有絕跡(有網(wǎng)友提供,解放前地主階層中仍有逼殺婢女殉葬的現(xiàn)象,有的甚至花錢從窮人家買來養(yǎng)不起的小男孩小女孩殺掉殉葬)。漢武帝劉徹在位時,從有人上書提出廢除人殉制,可以看出當時人殉現(xiàn)象的廣泛存在。時儒生董仲舒上書,稱“鹽鐵皆歸于民;去奴婢,除專殺之威。薄賦斂,省徭役,以寬民力。然后可善治也?!薄叭ヅ?,除專殺之威”,就是建議朝廷打擊當時的人殉現(xiàn)象,這一建議得到了劉徹的重視,并影響到隨后諸位皇帝的執(zhí)政行為。史載,在漢宣帝劉詢在位時,趙繆王劉元要求16個婢女從死,這一丑聞曝光后,劉元一族被取消了封國稱號。

與當初抓住戰(zhàn)俘就殺掉,到后來將之當作奴隸使用,是人類的一大進步一樣,漢朝反對人殉,也是一件值得大寫特書的事情。但是,漢朝反對人殉,只是劉姓皇帝的觀點。其一些記載來看,此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走馬燈般輪流坐莊的小皇小帝,并沒有禁止人殉。即便唐、宋這樣曾以官方形式禁止過人殉的大王朝,也有殉葬的傳聞出現(xiàn)。而同一時期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下,人殉制相當盛行。如北方的匈奴,人殉不絕。

蒙古在進入鐵木真(成吉思汗)時代時,其社會形態(tài)仍處于奴隸社會,比中原的封建社會要落后多了。1227年8月成吉思汗死后,就有大量活人殉葬。時馬可·波羅所聞,成吉思汗死后,“在運送靈柩的途中,護送的人要將途中遇到的所有的人殺死作為殉葬者,并對他們說:‘離開現(xiàn)世到陰世去服侍你們駕崩的主人吧。’”、“當蒙哥汗的尸體運往阿爾泰山時,護送的兵馬沿途殺死了將近兩千人?!背诉@些不幸的殉葬者外,還有40名生前服侍過成吉思汗的美女,與他生前騎過的戰(zhàn)馬一道,被活活殺掉殉葬。此后的元朝皇帝死亡后,多少都有活人殉葬。

行文至此,再說說朱元璋。1368年朱元璋應天(今江蘇省會南京市)稱帝,宣布鐵木真一手建立起來的蒙古大帝國的傾覆。很顯然,前朝的制度會影響到新王朝,可以推測,蒙古人推崇的殉葬惡俗給朱元璋的帝王心理造成了潛在的影響,加上人殉在中原民間并沒有完全絕跡,朱元璋重新祭起人殉,死灰復燃就有了一種必然??梢姡煸暗摹叭诵缘雇恕笔怯袣v史背景的。當然,這只是一種分析,具體朱元璋當年是怎么想的,已沒有人能夠知道。還有一個內容,即殉葬者結束生命的方式,這也是殉葬史上最大的謎團之一。

當然,結束殉葬者生命的方式很多,最直接,也是最省事的手段當是“砍頭”,直接將殉葬者帶到墓地,就此弄死。但這在種手段為后世棄用。原因是,不能保留全尸體。后世講究全尸時,獵殺方式就不會是砍頭了,直接將其放血刺死。所以,砍頭多在早期或犧祭時才出現(xiàn)。對奴隸社會等早期奴隸主墓穴考古中,曾發(fā)現(xiàn)殉葬者的頭被有規(guī)則地排列在一起,而尸身則另擺一處,推測就是生前遭砍頭。還有一種,古人筑墓有用人頭作祭的習俗,在墓穴開挖的不同階段,都會將人頭與豬頭狗頭一樣砍下來,當作“牲”來作祭。目前考古發(fā)掘出的殷墟M1001號墓冢,殉葬者超過164人,與墓主同穴有96人。附近有大片祭祀坑內有量很大的人體骨架,全部尸首不全,這些殉葬者被結束生命時都應該是砍頭。WKGM1號墓,墓室內有規(guī)則擺放著34顆人頭,這些都是殉葬者的頭顱,也應該是遭砍后葬入的。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