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李世民14個兒子哪個最優(yōu)秀?李世民最喜歡哪個

2016-12-19 09:47:45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李世民14個兒子哪個最優(yōu)秀?李世民最喜歡哪個? 李世民一共有十四個兒子,其中長子常山王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晉王李治,都是長孫(音

李世民14個兒子哪個最優(yōu)秀?李世民最喜歡哪個?

李世民一共有十四個兒子,其中長子常山王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晉王李治,都是長孫(音掌孫)皇后所生。長孫皇后是正宮,為人又極賢德,在朝臣中威望很高,李世民對她也是十分敬重的。下一任的皇帝,當(dāng)然要從她的兒子當(dāng)中選。承乾是嫡子,又是長子,無論“立子以嫡”,還是“立嫡以長”,他都天經(jīng)地義地是太子??上н@位太子,形象不佳(有足疾),表現(xiàn)也不好(瞎胡鬧),后來索性在漢王李元昌和宰相侯君集的煽動下謀反,事敗被廢為庶人,再也做不成皇帝夢了。

李世民比較看好的是皇四子魏王李泰。李泰比承乾小一歲,相貌英俊,聰明好學(xué),端肅多才,在太宗看來,是一定能成為一個有道明君的。

然而朝中的重臣卻都很反對,尤以長孫無忌(已故長孫皇后之兄)和褚遂良(諫議大夫)反對最為激烈。他們主張立皇九子晉王李治。李治時年二十二歲,雖不失為一個良善青年,卻是有名的糯米團(tuán)子,一點用都沒有。但長孫無忌等人看中的,恰恰正是他的溫厚文弱、一無所長。如果是李泰接班,一朝天子一朝臣,沒準(zhǔn)會把他們開了涮。如果是李治呢?就好控制得多了。長孫無忌可以繼續(xù)維持外戚權(quán)威,褚遂良、李世他們也可以繼續(xù)保持元老地位,君臣共治,天下太平。

這算盤打得并不錯,只是沒把武則天算進(jìn)去。他們當(dāng)然想不到,李治身邊會出現(xiàn)一個蛇一樣的女人武則天。他們當(dāng)然也想不到,李治雖然好控制,卻不是控制在他們手里,而是控制在老婆手里。結(jié)果,他們把李治扶上了臺,李治卻在老婆的指使下把他們整了下去。

李泰這邊也屢犯錯誤。首先是恃寵驕橫,目中無人。身邊呢?據(jù)說又是些阿諛奉承的小人。這就不但讓朝中的老臣看不起,也讓他們不放心。更重要的是,他對繼位一事表現(xiàn)得太猴急。

李泰還犯了一個自作聰明的錯誤。他跑去對李治說:你平時和李元昌關(guān)系最好,現(xiàn)在他被砍了頭,你就不害怕嗎?李泰的意思,是要警告李治:別和我爭,沒好果子吃的。沒想到反而提醒了李世民:立李泰,承乾和李治都會有危險。只有立李治,才能保證三個兒子都平安無事。

李泰當(dāng)時就被打發(fā)到均縣(今湖北省均縣)去了。李治被立為太子,后來又繼承皇位,這就是高宗。歷史證明,由于君臣兩方面各自的原因,李世民他們犯下了無可挽回的錯誤。大唐王朝差一點丟了江山,長孫無忌、褚遂良他們則丟了性命。

懦弱無能的李治撿了只皮夾子,真是天上掉下個大餡餅。

唐太宗李世民最喜歡的兒子是誰?

濮王李泰:

母親長孫皇后,是唐太宗最為寵愛的兒子,各種得寵事跡在史書上比比皆是。

武德3年,李泰剛出生就被封為宜都王,次年又進(jìn)封為正一品的衛(wèi)王與上柱國。貞觀2年,李泰改封越王,并受封為揚(yáng)州大都督與越州都督,封地22州。而除了都督的頭銜外,李泰還是雍州牧與左武候大將軍(這是貞觀時期李泰獨有的殊寵,除了李泰之外,只有胞弟李治有這樣的待遇——李治除了都督的頭銜外,還是右武侯大將軍)。

貞觀7年,與李泰同齡的李恪按例去了封地,而唐太宗不僅長期沒讓李泰去封地,甚至還下詔讓李泰搬進(jìn)武德殿居住,被魏征諫止。不過唐太宗因為疼愛兒子而做出的種種出格舉動,并沒有因為大臣們的極力勸諫而就此作罷。

有一次李泰對父親抱怨說朝中那些三品以上的大臣對自己不夠尊重,結(jié)果唐太宗一聽自己心愛的兒子受了委屈,雷霆震怒之下二話不說,立馬把那些大臣召進(jìn)宮來嚴(yán)詞質(zhì)問一番。房玄齡等人被嚇得是不敢說話,唯有魏征梗著脖子據(jù)理力爭。最后唐太宗承認(rèn)自己是因為對李泰的私愛而忘公了,然而事后對這只青雀的寵愛依然是該怎么來還是怎么來,大臣們也無可奈何。

又根據(jù)史書的記載,李泰“腰腹洪大”,不過唐太宗見到愛子如此圓滾滾的模樣,擔(dān)心的卻不是太胖的話會影響身材,而是覺得兒子這樣上朝參拜的時候一定會很辛苦,心疼之下特別準(zhǔn)許他乘著小轎子到朝所。又因為李泰愛好文學(xué),唐太宗特令在魏王府置文學(xué)館,任其引召學(xué)士。至于大名鼎鼎的芙蓉園,與東都洛陽中盡占了惠訓(xùn)坊一坊之地的大宅,都是唐太宗賜給寶貝兒子的,而李泰于洛陽都城修建的魏王池與魏王堤,也因此馳名于世。

貞觀14年唐太宗親臨李泰在長安延康坊的府邸,并因此特別赦免了雍州及長安死罪以下的罪犯,又免去了延康坊的百姓一年的租賦,還賞了魏王府的官員以及同住一坊的老人很多東西。說到李泰的這座府邸,早在還沒有正式搬進(jìn)來入住之前,便因為盛修府邸一事而被岑文本進(jìn)諫。而唐太宗照舊是對岑文本的上疏夸獎賞賜了一番,卻唯獨不見對李泰的行為有任何的不樂意與制止。

貞觀15年,由李泰主編的《括地志》完稿,唐太宗非常高興,如獲至寶,不僅將這部著作收藏進(jìn)了皇家的藏書閣中,還接二連三地大肆賞賜李泰——先是賜“物萬段”,緊接著又每月賞賜大量的財物,數(shù)量之多甚至超過了太子的規(guī)格,惹得褚遂良不得不上疏勸諫。結(jié)果唐太宗是樂呵呵地表示贊同他的觀點,卻并沒有因此削減李泰的開支,而是取消了太子的開支限制,等于是變相地維持了李泰逾制的花銷。

唐太宗不僅對李泰百般寵愛,經(jīng)常帶著他四處游幸不說,甚至不過短短一日見不到他,就要派自己養(yǎng)的一只名為“將軍”的白鶻去送信,一日之內(nèi)如此鴻雁往返數(shù)次。就連李泰的長子也因為父親的原因“特為太宗所愛”,受到了唐太宗的特別寵愛,四歲的時候便被接進(jìn)宮中撫養(yǎng),并賜名為“欣”。

貞觀17年太子李承乾被廢,李泰借機(jī)向自己的父親撒嬌,聲稱自己百年之后定會殺了自己的兒子把皇位傳給弟弟李治。而唐太宗一見圓滾滾的青雀投進(jìn)自己的懷中,立馬心就軟了,再一聽這樣的保證,當(dāng)即便許諾要立他為太子。不過這樣的謊言卻被褚遂良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唐太宗冷靜下來也明白殺子傳弟的事根本不可能發(fā)生,于是為了保證自己的這三個愛子能夠同時活下來,果斷地立了李治為太子。

雖然不得不貶斥李泰,但唐太宗仍在詔書中說道:“魏王李泰,是我極為心愛的兒子,我對這個兒子實所鐘心。此子年幼的時候就很聰敏伶俐,又十分愛好文學(xué),我對他的寵愛是那么的不同尋?!本驮诶钐┍毁H后不到四年的時間,唐太宗將他重新進(jìn)封為濮王。不僅如此,唐太宗還拿著李泰的上表對周圍的大臣說:“泰文辭美麗,豈非才士,我心中有多記掛他,你們也是知道的。但也只能忍痛割愛,這也是保全他們?nèi)齻€兄弟的兩全之法?!?/p>

永徽3年,李泰逝世。唐高宗對此十分傷心,特別以最隆重的喪葬規(guī)格來為李泰舉哀——不僅將其追贈為太尉與雍州牧,謚曰恭,還為之輟朝,又下令“班劍卌人,羽葆鼓吹,賻物三千段,米粟三千石,賜東園秘器,葬事官給,務(wù)從優(yōu)厚”,并特意請了法藏禪師來為哥哥的往生祈福。

李泰本人才華橫溢,史載其“聰敏絕倫”,因為他不僅對文學(xué)十分精通,所藏書籍甚至和皇室的藏書樓一樣多,還寫得一手絕妙的行書、草書,對書畫鑒賞也相當(dāng)在行。根據(jù)唐代張彥遠(yuǎn)在《歷代名畫記》中的記載,李泰有兩枚書畫鑒賞印,分之為“龜”、“益”二印,而周穆王的《八駿圖》亦是因為李泰才得以流傳下來。

而李泰主編的《括地志》旁征博引,保存了許多六朝地理書中的珍貴資料,對后世影響甚深,創(chuàng)立的新的地理書體裁也為唐宋總志體例開了先河。李泰逝世后還留下了二十卷文集,只不過可惜的是,這些文集至今已經(jīng)失傳了。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