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壬寅宮變的影響 揭秘壬寅宮變案情大解析
壬寅宮變案情解析:壬寅宮變是發(fā)生在明朝嘉靖年間,由宮女們意圖殺死明世宗嘉靖皇帝的一次失敗事件。由于此事發(fā)生在壬寅年,所以稱之為“壬寅宮變”。由于事涉宮闈隱私,事后統(tǒng)治者極力包掩此事,史籍資料也很少記載,因此,很少人知道事情的真相。
令人不禁要追問的,究竟為了什么事情,逼得十幾個日處深宮、體弱少力的年輕女子,敢于冒著死罪,齊心下手要把皇上勒斃呢?口供中曾有“強如死在手里”的話,這就使我們推想到,必然是有某種要將她們置于死境的措施,被她們發(fā)覺了,反正怎樣也是死,莫若先下手。根據(jù)這種情況來揣度,很可能和朱厚熜炮煉丹藥有關系。朱厚熜這個人,在歷代封建皇帝中間是最突出的自私自利的一個。其父興獻王朱祐杬封于安陸(湖北鐘祥縣),故他是由藩王身份入繼皇位的,和武宗朱厚照(正德)是叔伯兄弟。按理說,朱厚熜繼武宗做皇帝,就應當過繼給孝宗朱祐樘(弘治)。然而,朱厚熜不但堅決不肯這樣做,并且還要將死去的父親追升為皇帝,遷葬天壽山(今明十三陵)。廷臣為了維持皇統(tǒng)體系,同朱厚熜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斗爭。最后臣扭不過君,還是君勝利了。明史上稱之為“大禮議”之爭。
朱厚熜抬高他死父的私愿已遂,接著就營建自己的壽陵,即永陵。他為這座陵是費盡心思的,在四年(嘉靖十五年到十八年)施工期間,親臨天壽山共十一次之多,周詳審視,細致指點,務期做到精益求精,準備死后享用。等到陵成之后,他便退居西苑,又去炮煉長生不死的丹藥。既然造陵,又想長生,豈非自相矛盾?實則全然一致,朱厚熜不管活著、死了,一句話,是只顧自己永遠享樂的。
嘉靖十九年,即永陵建成的第二年,朱厚熜寵用方士段朝用炮制長生不老丹藥,太仆寺卿楊最因“諫丹藥,予杖死?!保ā睹魇贰な雷诒炯o》)因此,推察情由,宮變之事,必肇端于為煉丹藥而摧殘少女的健康,甚至生命。楊金英等目睹先已犧牲者的慘狀,恨之徹骨,明知事情成與不成,自己定遭凌遲處死,她們卻全無畏懼,下定決心,要和這個萬惡的劊子手朱厚熜展開同歸于盡的拚死搏斗。
再看,朱厚熜經(jīng)受這次沉重打擊后并無絲毫懺悔之意,相反,更變本加厲,“移居西內,日求長生,郊廟不親,朝講盡廢,君臣不相接”,只顧干他的妄想成仙的勾當。明人沈德符的《野獲編》有一段記載:“嘉靖中葉,上餌丹藥有驗。至壬子(嘉靖三十一年)冬,命京師內外選女八歲至十四歲者三百人入宮。乙卯(嘉靖三十四年)九月,又選十歲以下者一百六十人。蓋從陶仲文(方士)言,供煉藥用也?!?/p>
前后比觀,可以清楚,她們是因深陷絕境而被迫采取反抗。其所以沒再發(fā)生暗殺事件,一是加強了防范;二是這些新選入宮的女子年齡稚小,不能起來反抗,只得聽憑擺布。這應當就是嘉靖宮變的內幕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