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才子袁枚為何一生只寫了一首詞?清代袁枚簡介
袁枚是清代詩人、散文家。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袁枚字子才,人如其字,袁枚是位不折不扣的大才子,他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袁枚為文自成一家,與紀曉嵐齊名,時稱“南袁北紀”。袁枚的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袁枚之妹袁機亦甚具學識,《杭州府志》、《清史稿·列女傳》皆有傳,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卒。)
袁枚年輕時即為一名飽學之士。在他十九歲的時候,浙江督學帥蘭皋考他典故,問他:“國馬”、“公馬”何解?袁枚說:“出自《國語》注自韋昭。至作何解,枚實不知?!边@時的袁枚確實不知,態(tài)度是十分謙虛老實的。帥蘭皋夸獎袁枚說:“你很年輕,但能夠知道‘國馬’、‘公馬’這兩個典故的出處也就可以了,何必一定要你解說呢?”接著帥又問他:“‘國馬’、‘公馬’之外,還有‘父馬’,你知道嗎?”袁枚說:“出自《史記·平準書》?!睅浾f:“你能用另一個典故對上它嗎?”袁枚說:“可對‘母?!?,出自《易經(jīng)·說卦傳》。”帥蘭皋大喜,把袁枚大大夸獎了一番。
袁枚憑著自己的才學,在二十三歲時中舉,人翰林,旋改庶吉士。袁枚著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新齊諧》24卷及《續(xù)新齊諧》10卷;散文,尺牘等30余種。袁枚的筆記小說《子不語》,與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齊名。袁枚還是一位美食家,寫有著名的《隨園食單》,是清朝一部系統(tǒng)地論述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重要著作。該書出版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名滿天下的大才子,大詩人,大文豪,一生中卻只寫了一首詞。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袁枚討厭填詞。填詞要依譜入韻,規(guī)矩頗多,這使在創(chuàng)作上一貫倡導“性靈說”的他覺得寫詞很受束縛。而袁枚平日與朋友交往,吟詩贈答,對于詩的格律也不太遵守,往往有所突破。他認為:只要能表達意思,形式并不重要。
但是,袁枚三十三歲的時候,有一件事卻使他有了寫詞的沖動,寫下了一生唯一的一首詞。
這一年是1748年,袁枚在南京江寧縣當縣令,他在南京購置了“隨園”,頗有點絕意仕宦的念頭。這時,他的好朋友李宗典從外地給他寫了一封信,說:“我的官府上有一位姓王的女子,長得不錯。你如喜歡,我可以贈給你作妾?!痹兑姶?,立即雇船到了揚州,在揚州觀音庵中,他見到了姓王的母女二人。只見此女子長得風韻標致,面色紅中透艷,舉止落落大方,任憑袁枚怎么看她,她都毫不害羞。袁枚見過,心中很想娶她,但就有點嫌此女膚色不太白,因而當時沒下決心。于是,他就繼續(xù)乘船到了蘇州。到蘇州后,一直在心里盤算此事,最后還是決定再去娶她。
便派人再回揚州去看看。差人回來報告說:“這位女子已經(jīng)被江東一個小官吏娶走了?!痹堵牶螅蠡诓坏?,連叫:“后悔,后悔,失之交臂!”于是提筆寫了一首《滿江紅》,表示他的惆悵之情:
我負卿卿,撐船去、曉風殘雪。曾記得,庵門初啟,嬋娟方出。玉手自翻紅翠袖。粉香聽摸風前頰。問妲娥何事不嬌羞?情難說。
既已別,還相憶。重訪舊,杳無跡。說廬陽小吏公然折得。珠落掌中偏不取,花看人采方知惜。笑平生雙眼太孤高,嗟何益!
這首詞言辭真切,直抒胸臆,表達了他痛失美女的悔恨之情。袁枚一生中風流韻事頗多,他招收女弟子,出入酒席、歌場,直言不諱地說自己“尋花問柳”,說自己不過是“《國風》之好色耳”。在六十歲時還在蘇州召集一百個妓女,讓她們唱百年歌,為舊相識、女校書任氏題扇頭詩,稱為“雅會”。在老年之時,還同縣衙役一起到管押處看被管押的二個妓女,為此俞樾譏笑他:“可笑鲅鸞囚鳳處,先生也為看花來?!?a href="http://www.14april14hrs.com/sh/"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生活作風的不嚴謹,使袁枚在當時頗受士大夫們的非議,但他對之毫不在乎,依然是一派名士風流。
袁枚二十六歲那年,尚在在翰林院工作,曾有一件事深深地觸動了他。當時翰林院人物,大多恃才傲物。袁枚當然也免不了這一惡習。一天,有位客人定要見袁枚,執(zhí)意不肯說出姓名。袁枚叫守門人堅決將他拒絕了。第二天,那位客人又來,守門人再三問訊,他才從袖中拿出一卷紙說:“事情都寫在上面,請交給你的主人,三日后我來取?!痹兑豢?,不覺惶然,原來上面寫了一百二十個比較冷僻的典故。
他苦思了很久,才想出二十個,與詞林館的諸學士湊在一起才解決了五十個。又去翻檢《圖書集成》,仍然剩下二十個無論如何也解決不了。三天后,那位客人再來,接過卷子,不覺冷笑,諷刺說:“詞林館這么多的顯官、人才,學問也只不過如此?!庇谑侨∵^紙筆,很快地補上了剩余的二十個。
袁枚大為吃驚。這件事對袁枚的教訓十分深刻,他從此真正認識到知識無止境,于是發(fā)憤讀書,終于成為有清一代屈指可數(shù)的大文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