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驃國是哪個國家?古代的驃國是現(xiàn)在哪個國家

2016-12-13 18:42:3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古代的驃國是哪個國家?驃國(?-832),伊洛瓦底江流域佛教古國,都城為卑謬,有18個屬國。中國史籍曾分志其史略。驃乃藏緬系中的一支,今不

古代的驃國是哪個國家?驃國(?-832),伊洛瓦底江流域佛教古國,都城為卑謬,有18個屬國。中國史籍曾分志其史略。驃乃藏緬系中的一支,今不復(fù)存;或即緬人的前身。該國文化發(fā)達(dá),擅長音樂。801年驃國王雍羌遣子,獻(xiàn)其國樂與唐朝。多涉及佛教。公元832年亡于南詔。

簡介

驃國(Pyu,Kingdom of),7~9世紀(jì)緬甸驃人(pyū) 在伊洛瓦底江流域建立的古國。驃國都城為卑謬(梵文名rī-ksetra《大唐西域記》譯為室利差羅[1]),在今緬甸伊洛瓦底江下游卑蔑附近。另外,《新唐書》還記有朱波、突羅朱、徒里掘等異稱。唐代文獻(xiàn)記載驃國都城是圓形磚城,周長160 里,有12座門。

驃國人乃藏緬系中的一支,今不復(fù)存,或即緬人的前身。蓋以種族名Pyu為國號。

魏晉時的《西南異方志》、《南中八郡志》等書首載其名。同名異譯還有剽、僄、縹、漂越等。

向達(dá)注稱:僄越、剽國為“四世紀(jì)時緬甸古國之名,至唐代漢譯作驃”,以代東漢兩次朝貢的撣國一稱。伯希和于驃的出自音譯一層,曾作考證。當(dāng)指蒲甘建都以前,以卑蔑(Prome)為都城時,統(tǒng)治緬甸種族的名稱。

832 年(唐大和六年),驃國都城被南詔攻陷,驃國遂亡。自此漸趨衰落而為緬人所建的蒲甘王國所取代,漸同化于緬人。

與中國關(guān)系

801 年(唐貞元十七年),驃國王雍羌由南詔王異牟尋引薦,遣子舒難陀(Shwenadaw)率樂隊和舞蹈家,獻(xiàn)其國樂至成都。次年,才來到西安。所獻(xiàn)十二曲,樂工三十五人,內(nèi)容多半涉及釋氏經(jīng)義。當(dāng)他們演奏樂曲時,是用海螺殼和鐫刻精美的銅鼓來伴奏的,這種銅鼓與唐朝“南蠻”富室豪酋擁有的銅鼓非常相似。唐德宗授其國王以太常卿、舒難陀以太仆卿之號。中國詩人白居易等為此作了《驃國樂》,《新唐書·驃國傳》對其歌舞藝術(shù)有詳盡的記載。

白居易又代德宗作覆書,贊其國王“得睦鄰之善謀,秉事大之明義”。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