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胯下之辱的故事 韓信是無奈還是忍耐?
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也是第一個被殺的功臣,中國歷史上杰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并列為漢初三杰。關(guān)于韓信最出名的莫過于“胯下之辱”,后人關(guān)于這個事情展開了討論,韓信的胯下之辱是究竟是無奈還是忍耐?
有一天,淮陰市面上一個地痞無賴就跑來羞辱韓信說:韓信你過來,你這個家伙,個子是長得蠻高的,平時還帶把劍走來走去的,我看啊,你是個膽小鬼!他這么一說,呼啦就圍上來一大群人看熱鬧。
這個家伙氣就更盛了,說,韓信你不是有劍嗎?你不是不怕死嗎?你要不怕死,你就拿你的劍來刺我啊!你敢給我一劍嗎?不敢吧?那你就從我兩腿之間爬過去。這個情景司馬遷用三個字來描寫:“孰視之”。
這個“孰”用的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孰”,但是跟成熟的“熟”是通用的。“孰視之”就是盯著他看,看了一陣子,他把頭一低,就從這個無賴的胯下爬過去了,然后趴在地上。
看到這個場面,一市人皆笑——整個街上的人都笑,這就是有名的韓信遭受“胯下之辱”??柘轮鑼σ粋€男人來說那是奇恥大辱啊,韓信是一個破落的貴族,是一個士,“士可殺而不可辱”。
韓信為什么接受這樣一個奇恥大辱呢?他究竟是英雄還是懦夫呢?不要認為彎下膝蓋就是懦弱,這其中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心膽俱裂,膽戰(zhàn)心驚,丟掉了靈魂,“撲通”一聲跪下來,這是懦夫。
還有一種是先彎一下,然后往上一蹦——因為人只有蹲下來以后才能跳得高——如果是為了將來跳得高些蹲下來一下,這是英雄。
蘇東坡《留侯論》:“古之所謂豪杰之士,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p>
“匹夫見辱,拔劍而起”,就是說那些普通人、小人物,受到一點侮辱以后,第一個反應就是這樣:拔刀子或者掏拳頭,這叫魯莽,這叫盲動,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
真正的大勇敢是“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突然面臨一件什么事情,神色不變,并不驚慌失措,別人無緣無故把一個罪名加在你身上也不生氣,這才是君子之勇、英雄之勇、大丈夫之勇。
“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這樣的人,他懷著遠大的志向和理想,有長遠的目標,他不會為眼前的這一點小是小非或小恩小怨魯莽地盲動,所以有句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
韓信這個時候面臨的選擇是什么呢?要么殺了這個家伙,要么爬過去。殺了這家伙的結(jié)果是你也要被殺頭,將來遠大的理想不能實現(xiàn)了。而一個懷有遠大理想的人是能夠忍受的。
韓信的胯下之辱并不是膽怯,而是看清局面的睿智。有傳說韓信富貴之后,找到那個地痞無賴,無賴很是害怕,以為韓信要殺他報仇,沒想到韓信卻善待對他,并封他為護軍衛(wèi),他對地痞無賴說,沒有當年的“胯下之辱”就沒有今天的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