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重熙增幣事件影響:宋遼和談開啟了澶淵之盟?

2016-06-14 10:59:1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慶歷增幣,遼國人稱為“重熙增幣”,遼興宗重熙年間(宋仁宗慶歷年間),遼國借北宋內(nèi)外交困,迫使北宋增加對遼歲輸?shù)慕鸩臍v史事件。由于,

慶歷增幣,遼國人稱為“重熙增幣”,遼興宗重熙年間(宋仁宗慶歷年間),遼國借北宋內(nèi)外交困,迫使北宋增加對遼歲輸?shù)慕鸩臍v史事件。由于,宋朝因不承認西夏李元昊建國稱帝的合法性,與西夏爆發(fā)了長達三年的戰(zhàn)爭。北宋與西夏之間發(fā)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等三次大規(guī)模戰(zhàn)役,都以宋軍失敗而告終。慶歷二年正月,遼朝本打算南下侵伐北宋,在征求張儉的意見后,一面派皇弟耶律宗元和大將蕭惠在宋遼邊境制造侵宋聲勢,一面派蕭特末(漢名蕭英)和劉六符去宋朝索要瓦橋關(guān)南十縣地。

遼在此次,經(jīng)濟與政治方面皆有巨大的收獲。之后遼興宗為了實現(xiàn)與宋朝《重熙增幣》之約,于明年正月派遣同知析津府事耶律敵烈、樞密院都承旨王惟吉諭令西夏與宋講和。李元昊不滿遼方借宋夏戰(zhàn)爭謀利,開始侵擾遼朝邊境,招誘部落,向宋稱臣求和以避免兩面受敵。而遼朝于1044年、1045年、1049年三次對夏作戰(zhàn),皆敗。增幣之后,宋遼關(guān)系趨向緩和,而遼夏卻不時出現(xiàn)緊張。

北宋立國之初即立志要收復遼據(jù)有的幽薊地區(qū),于979年、986年兩度北伐,皆為遼軍所擊敗。為了解決遼、宋之間的長期對抗,以避免契丹世襲貴族地位的加強,進而威脅皇權(quán)。統(tǒng)和二十二年(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蕭太后與遼圣宗親率大軍深入宋境。宋真宗畏敵,欲遷都南逃,因宰相寇準堅持,無奈親至澶州(今河南濮陽)督戰(zhàn)。宋軍士氣大振,擊敗遼軍前峰,遼將蕭撻凜戰(zhàn)死。遼恐腹背受敵,提出和約。主和的真宗于次年初與遼訂立和約,協(xié)定宋每年貢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各守疆界,互不騷擾,成為兄弟之邦。并互遺使賀正旦及生辰。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