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秦始皇為何鑄造12金人 背后又有何陰謀?
這十二個大銅人,聳立于秦都咸陽阿房殿前,由于銅是黃色的,所以又稱作“金人”。他們身著外族服裝,每個都十分宏大和繁重,個個張牙舞爪,肉體振作,英勇無比,日夜守護著秦王宮殿。銅人造形之大,制造之精巧講究,為歷史上所稀有。在這方面,有很多歷史書籍記載。據《三輔黃圖》載:“營朝宮于渭南上林苑中”;“可受十萬人。車行酒,騎行炙,千人唱,萬人和,銷鋒鏑以為盎人十二,立于宮門”。又據史書記載,銅人背后銘記著李斯篆、蒙恬書:“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諸侯為郡縣,一法律,同度量”等字樣。《史記·秦始皇本紀》也記載:“二十六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鐘鐻,金人十二,各重千石,置遷宮中?!辟Z誼的《過秦論》也有“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鑄鐻,以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的記載。
秦代一石約折合現今三十七點五公斤,以此推算,十二個大銅人就重達四十五萬公斤。秦始皇為什么要鑄造十二個如此宏大的銅人?盤繞這個問題,存在這幾種主要說法。
有人以為秦始皇在統(tǒng)一全國后,一直在憂慮和考慮著如何長治久安、使江山傳之萬世的問題。而要坐穩(wěn)天下、江山水固,首先處理的一個問題就是應該收繳和銷毀流散在民間的各種兵器。應該說,秦始皇收兵器造銅人,完整是出于政治上安定的思索。
也有人以為秦始皇鑄造銅人是出于迷信,是為了“祥瑞”。秦始皇相當迷信,曾封泰山,禪梁父,訪神州,求仙人,輕信方土之言,極力搜索長生之藥?!稘h書·五行志》也記載:“秦始皇帝二十六年,有大人長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見于臨洮。天戒若曰,勿大為夷狄之行,將受其禍。是歲始皇初并六國,反喜以為瑞,銷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边@種說法有一定根據,但也有疑點,那就是秦始完整能夠征集天下普通銅料作為鑄造的原料,何必非要下令收繳天下的兵器呢?
一局部學者還以為以為,秦始皇銷毀兵器、鑄造銅人,是標明今后不再將銅兵器作為主要作戰(zhàn)武器。但是,這種說法同樣就有疑點,那就是固然鐵制兵器始于秦始皇之前,但到漢代才普遍化。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時,便毅然把青銅武器廢棄不用,使百萬軍隊全部換上鐵制武器,以當時的制鐵程度來說,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讓人信服的說法是:秦始皇這一舉措的目的,有兩方面:一是為了炫耀武功、掩飾安定;二是為了避免人民對抗。實踐上,秦統(tǒng)一后,曾采取不少措施避免人民對抗,而收繳天下兵器的做法,也是有先例的?!蹲髠鳌は骞拍辍份d,春秋時魯國的季武子曾經“以所得于齊之兵,作林鐘,而銘魯功焉”。秦始皇鑄銅人只是做得更為徹底,把民間的兵器也收繳了。依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統(tǒng)一后,秦始皇承受李斯的倡議,不封國置王,說:“天下共苦戰(zhàn)役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于是“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鐘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這里把“收天下兵”與“求其寧息”聯絡在一同,能夠看出,秦始皇的企圖是為了安定無事。他宣布“大酮”,舉國同慶這一巨大成功,表現出好大喜功的心情,而銅人、鐘鐻也是意味不祥、天下安定的意義。此外,秦始皇巡游各地的刻辭,也都是炫耀武功、掩飾安定之語。
令人遺憾的是,今天我們曾經看不到這12個銅人的蹤跡了。那么,它們終究到哪里去了呢?目前,關于金人的下落問題存在著三種猜想:有人以為,當初楚霸王項羽在攻克秦都咸陽后,曾經火燒阿房宮。在火燒阿房宮時,連同意味秦王朝永固的這12個金人也一同燒毀了。這種說法始于元明時期,證據并不充沛。
還有一些歷史學者指出,這12個金人是毀在董卓和苻堅的手上。據《后漢書》和《三國志》記載: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壞五銖錢,更鑄小錢,悉取洛陽及長安銅人、鐘鐻、飛廉、銅馬之屬以充鑄焉?!睍x人潘岳《關中記》:“董卓壞銅人,余二枚徙清門里?!币簿褪嵌繉⑵渲械?0個銅人銷毀,并鑄成銅錢,而剩下的兩個被他下令遷到長安城清門里。到三國時期,魏明帝曹睿下令把這兩個銅人運到洛陽。當成千上百的工匠們運到霸城時,由于金人的重量太沉,不得不放棄了這個宏大的工程,于是就中止了搬運。到了東晉十六國時,后趙的石季龍又把這兩個多人運到了鄴城。后來前秦的秦王苻堅統(tǒng)一北方,他又把這兩個金人從鄴城運回長安銷毀。至那時,存在于世間約600年的12個金人全部被銷毀了。
還有一種比擬悲觀的見地,那就是由于12個金人是秦始皇生前的最喜歡之物,所以在秦始皇陵墓營造好后,這12個金人和其他精巧的珍寶一同隨著秦始皇的死去被當作隨葬品葬于陵墓中了。如今,由于一些技術等方面的緣由,秦始皇陵墓的開掘工作暫時還不能展開,因而十二金人的下落問題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蛟S到了我們的考古技術到達秦始皇陵墓挖掘的那一天,這個歷史上的未解之謎才有可能被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