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劉伯溫兩次解密神機妙算求雨的真實目的

2017-04-28 18:24:0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在我國民間,有倆個神一般的人物,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劉伯溫。 諸葛亮助劉備成就帝王霸業(yè),劉伯溫是朱元璋第一謀臣,為大明立下汗馬功勞

在我國民間,有倆個神一般的人物,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劉伯溫。

諸葛亮助劉備成就帝王霸業(yè),劉伯溫是朱元璋第一謀臣,為大明立下汗馬功勞。

倆個人都是慱經(jīng)史,通天文,精通五行八卦之術(shù)。在老百姓心里,他們能呼風(fēng)喚雨,神機妙算,千百年來,深得人們的喜愛和景抑。

諸葛亮借東風(fēng),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其實,劉伯溫為了救民于水火,殺貪官,也曾經(jīng)求過雨。

在元朝末年,朱元璋統(tǒng)兵打仗,在他治理的轄區(qū),出現(xiàn)了很多冤案。一些人被平白無故的抓進(jìn)了監(jiān)獄,造成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劉伯溫非常同情那些無辜的百姓。

有一年,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發(fā)生了旱情,劉伯溫觀天象,確信近日必有一場降雨。有了這個把握,他便向朱元璋進(jìn)言,現(xiàn)在戰(zhàn)事頻繁,如果久旱無雨,軍糧就成了很大的問題。這句話說到了朱元璋的心坎上,他正為此事發(fā)愁呢。

朱元璋問,先生有什么辦法?劉伯溫說,現(xiàn)在冤案太多,可謂天怒人怨,把冤案平反了,定能感動上蒼,老天就會下雨。

朱元璋聽從了劉伯溫的建議,下令平反冤案,使很多人重新獲得了生命,多少家庭親人得以團(tuán)聚。

不久,果然天降大雨,人們拍手稱快,把劉伯溫視為救命的神仙。

明朝建立后,中書省都事李彬犯了貪污罪,被抓進(jìn)大牢,此案朱元璋指定,由劉伯溫審理。

這個李彬和李善長是好朋友,李善長不能看著自己的好哥們兒被殺,他找到劉伯溫,請求放李彬一馬。

劉伯溫認(rèn)為,李彬收刮民脂民膏,罪不可赦,所以,他拒絕了李善長的請求。

李善長見劉伯溫不答應(yīng),只好去找朱元璋說好話,朱元璋同意了。

當(dāng)時,正值天下大旱,很長時間不下雨,田里的禾苗都要旱死了,人們心急如焚。劉伯溫上書朱元璋,天下大旱,久無甘?,只有斬殺貪官,才能解除旱情。

本來朱元璋是最痛恨貪官的,只不過建國初期,大局不穩(wěn),還需要這些老臣為他出力,鞏固江山,不得已給李善長一個面子。劉伯溫上書,朱元璋正好借坡下驢。

準(zhǔn)奏。

劉伯溫借求雨的名義,最終殺了李彬。

劉伯溫兩次求雨,一為百姓,二為社稷,他不惜與李善長結(jié)怨,用自己學(xué)到的知識,做了些有益國家和百姓的事。

他雖然有忠君思想,更有仁愛之心。

可是,

劉伯溫第三次求雨卻失敗了。

在修筑南京城墻的時候,很多工匠累死病死,卻沒有被掩埋,而是暴尸荒野,家屬也得不到安撫。對失去丈夫和父親的妻子兒女,對失去兒子的年邁的父母,劉伯溫深表同情。

因為他懂天文,知道近日有雨,便乘機對朱元璋說,現(xiàn)在正是春種時節(jié),可是春旱種子無法下地,因為那些死去的工匠得不到埋葬,家屬得不到安撫,怨氣太重,這些怨氣糾結(jié)在一起,天怎么會下雨呢。

朱元璋采納了劉伯溫的意見,埋葬了死去的工匠,安撫了家屬,可是,等來等去,就是不下雨。

李善長抓住這個機會,在朱元璋面前說了很多壞話,說劉伯溫妖言惑眾,有欺君之意,朱元璋也火了。

劉伯溫知道出了岔子,真是天有不測風(fēng)云,這次看走眼了。

此時,劉伯溫妻子病故,于是他請求辭官回鄉(xiāng),朱元璋看在他功勞的份上,也沒難為他,便同意了。

回鄉(xiāng)后的劉伯溫,隱居山林,不與官府來往,從不向人提起自己是誰,當(dāng)?shù)氐目h令想拜見他,他躱著不見。

一次縣令化裝成百姓去找他,劉伯溫把他請到家里,請他吃飯,縣令說,其實我是本縣縣令,就是想來看看你。劉伯溫很吃驚,不久就搬家離開了那里。

劉伯溫這樣做,目的是不引起朱元璋的注意,以免獲罪,雖然最后朱元璋剝奪了他的俸祿,但他還是得到了善終。

享年六十五歲。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