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水滸傳與人通奸的美女為何都死在小叔子手里

2017-04-28 17:15:3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石秀的綽號叫“拼命三郎”。這個綽號的由來,石秀自己是這樣詮釋的:“平生性直,路見不平,便要舍命相救,以此都呼小弟做拼命三郎。”書中

石秀的綽號叫“拼命三郎”。這個綽號的由來,石秀自己是這樣詮釋的:“平生性直,路見不平,便要舍命相救,以此都呼小弟做拼命三郎?!睍羞€有首《西江月》詞,其中有這么兩句,單贊石秀的好處:“身似山中猛虎,性如火上澆油。心雄膽大有機謀,到處逢人搭救?!闭驗樾约?,又喜歡“拼命”,所以《病關(guān)索長街遇石秀》中,當他發(fā)現(xiàn)楊雄被眾人逼得動彈不得時,便上前勸了一句。遭罵后,立即急躁起來,“將張保劈頭只一提,一跤攧翻在地。那幾個幫閑的見了,卻待要來動手,早被那大漢一拳一個,都打的東倒西歪”,由此足見其“狠”。

石秀的狠不光表現(xiàn)在對付張保這幾個潑皮身上,而且在“殺嫂”這件事上,也處處突出一個“狠”來,而這個“狠”里還帶有“毒”。《水滸》里寫了兩個殺嫂:一個是武松殺嫂,另一個就是石秀殺嫂。武松殺嫂是因為這個嫂子不守婦道,與人通奸,為了與人做長久夫妻,竟然親手毒死自己的丈夫、武松的親哥哥。武松在掌握了充分的證據(jù)、錄下了潘金蓮的口供后,依照程序告官,卻被官府駁回。出于無奈武松才殺人,這一舉一動是為復仇,雖然也狠了一點,但值得諒解。而石秀殺嫂可以說是多管閑事,而且兇殘之極,狠毒之極。首先,他與楊雄不是親兄弟,只是個拜把子兄弟而已;二是潘巧云與人通奸,只是損害了楊雄的名聲,并沒有危及楊雄的生命;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殺嫂完全是為了洗刷自己。

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不妨看看《水滸》第四十五、四十六回,回顧一下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也看看這個拼命三郎的“狠”。石秀長街打抱不平,為楊雄解困后,楊雄非常感激,主動提出與石秀結(jié)為異姓兄弟。因石秀“自小吃屠家飯”,“省得宰殺牲口”,而楊雄的岳丈潘公正好也是屠夫出身,二人一拍即合,便開了個屠宰作坊,自屠自銷。石秀也就住在楊雄家。在請報恩寺僧人做功德的法會上,潘巧云與和尚勾搭成奸,而且來往頻繁。石秀發(fā)現(xiàn)后,看在眼里,氣在心上。出于對楊雄的關(guān)心,他向楊雄告發(fā)了通奸的情況。不料楊雄酒醉失言,泄露了秘密,倒被潘巧云反咬了一口。潘巧云說石秀調(diào)戲她,楊雄一氣之下,關(guān)了屠宰作坊,拆掉柜臺和肉案。石秀是個精細之人,馬上察覺到事情的變化,已猜到是“因楊雄醉里出言,走透了消息,倒吃這婆娘使個見識,擬定是反說我無禮他教楊雄叫收了肉店。我若便和他分辯,教楊雄出丑。我且退一步了,自卻別作計較”。然后他知趣而退,離開了楊家。

石秀的這個猜測,盡管猜對了,但始終是猜的。因為這反咬一口的事情,只有楊雄夫妻知道,根本沒有外傳。再說他也有猜錯的地方,不是潘巧云指使關(guān)了屠宰作坊,而是楊雄自己決定關(guān)的,這就冤枉了潘巧云。他離開楊家不是避而遠之,而是想法洗刷自己。武松也有同樣的遭遇,潘金蓮調(diào)戲他不成,也反咬他一口。武松不是想洗刷自己去殺人,而是搬出哥哥家,并多次當面警告潘金蓮。石秀要為自己鳴冤也沒有什么不可以的,他可以像武松那樣當面警告潘巧云,也可以采取找證據(jù)、錄口供的手段去完成。再說與潘巧云通奸的裴如海及通風報信的胡頭陀,并沒有傷及石秀,也沒有反咬石秀,何必冒這么大的風險殺掉他們呢!殺人是要償命的,這在任何社會、任何時代都是法定的。石秀為洗刷自己,故意殺人,只能說明他太狠太毒,氣量還特小。僅憑猜測就殺人,不免太魯莽了。

石秀的“狠”,不光表現(xiàn)在殺裴如海、胡頭陀上,更鮮明地表現(xiàn)在對付潘巧云身上。裴如海、胡頭陀被殺后,他也親自向楊雄說明事實,楊雄也相信石秀“身上清潔,我已知了,都是那婦人謊說”。照說石秀的冤屈也洗刷了,此事也應(yīng)該就此結(jié)束了,剩下的事情,是楊雄夫妻間的家事,是教育還是休妻,由楊雄自己來定奪。而石秀卻不是如此,他沒完沒了,又出計將潘巧云騙到翠屏山一個偏僻之處,硬要對質(zhì)。潘巧云面對事實,已“飛紅了臉,無言可對”,楊雄也表示“再把實情對我說了,饒你這賤人一條性命”。而石秀不依不饒,硬是火上澆油,步步緊逼,激怒楊雄去殺了潘巧云。石秀道:“哥哥,這個小賤人留他做甚么,一發(fā)斬草除根!”在石秀的煽動下,楊雄不但殺了丫頭迎兒,連一直在苦苦哀求的潘巧云也被“把刀先斡出舌頭,一刀便割了……一刀從心窩里直割到小肚子下,取出心肝五臟,掛在松樹上……又將這婦人七件事分開了”。

石秀就是這樣煽風點火、借刀殺人,使裴如海、胡頭陀、迎兒、潘巧云這四人喪生。這不是太狠、太毒又是什么?武松殺人后,還敢于自首,而石秀殺人后,偷偷上梁山去了。自己也知道這不是個光明磊落的義事,只有逃之夭夭了。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