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古墓之謎 明祖陵為什么要深埋水底?
歷來帝王都希望自己的陵墓可以建在一個風水寶地,以庇佑子孫萬代??墒敲鞒幸粋€奇怪的現(xiàn)象,就是將祖陵修在了水里。這究竟是一時糊涂,還是另有隱情呢?
桑田變滄海,滄海又變桑田,明祖陵從一發(fā)現(xiàn)開始,周遭就充滿了傳奇色彩。1963年,洪澤湖遇到了特大干旱,水位下降到了歷史最低點,一批大型石像露出水面,這些石像東倒西歪,躺在了淤泥之中,他們被雕塑成麒麟、雄獅、帶鞍子的馬和牽馬侍從、還有文臣、武將、太監(jiān)等形象。
明祖陵位于江蘇省盱眙縣洪澤湖的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實際葬地。說實話,明祖陵所在的位置并不理想,它并不處于高山大阜之側,而是在有“九崗十八洼”之稱的丘崗之地。
當時的堪輿大師劉基等,就知道明祖陵所在地并不是完美的萬年吉壤。根據(jù)古代堪輿術的定義,一塊風水寶地的地勢地形地貌,要穴前有明堂,要看三奇四應。三奇即山、水、案;前、后、左、右、為四應;左右有護砂,所謂“砂”即山丘土石之物;要有羅城,羅城由山或水組成,相繞四周;遠有朝山,近有案山。
既然此處風水不好,朱元璋為何不另尋吉壤安葬祖宗呢?其實朱元璋何嘗不想呢,但是這是他祖父的實際葬地所在,如果要移墓,勢必會泄了王氣,影響大明江山社稷。所以只能在此修建了祖陵。為了解決風水欠佳的問題,在當年筑陵時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地理改造,填埋洼地,補修不足,挖地成河,堆土為山。
都成了風水寶地了,何以明祖陵會被沒在湖底長達300余年?是先天風水不足,沒能保佑明祖陵免去天地的沉淪?是偶然的自然災難,還是人為的必然導致了這滔滔洪水?有人認為,明祖陵的被淹,天災其實只有三分,還有七分就是人禍。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即使對家里人也沒有透露半分,直到臨死前,才告訴了兒子要把自己葬在這里。傳說終歸是傳說,但有一點卻是值得我們仔細思考的。楊家墩的地理位置,在風水學上明明不是個風水寶地,為何在傳說里就成了龍脈之地了呢?朱元璋登上寶座之后,朱氏墳冢葬于龍脈的傳說很快就流傳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