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史不絕書的千古疑團(tuán) 為何古代名將難善終?

2017-03-21 11:03:35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歷史上“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不斷重演 在有文字記載的數(shù)千年中國歷史中,有一個現(xiàn)象經(jīng)常重復(fù)出現(xiàn),那就是歷代名將難得

歷史上“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不斷重演

在有文字記載的數(shù)千年中國歷史中,有一個現(xiàn)象經(jīng)常重復(fù)出現(xiàn),那就是歷代名將難得善終,他們往往不是死在敵人手中,而是死在自己人的刀下。

如春秋名將伍子胥被奸臣所害;戰(zhàn)國名將白起“死而非其罪”;漢朝名將韓信、彭越、英布被漢高祖劉邦和呂后所殺;唐朝名將李光弼遭猜疑憂懼而死,仆固懷恩被迫反叛,病死鳴沙;宋朝名將岳飛被秦檜陰謀陷害;明末名將袁崇煥被昏君凌遲處死……

這些名將之所以不得善終,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陀^方面,名將“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手握兵權(quán),位高權(quán)重,不被君王猜疑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沒有辦法消除君王的猜疑,必然會惹禍上身。另外,正如范蠡所說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比绻錾现荒芄不茧y,不能共享樂的君王,名將更沒什么好下場。

主觀方面,一些將領(lǐng)功成名就以后,居功自傲,驕橫跋扈,對下傲慢,對上不敬,這些人不知自己身處險境,往往死于非命。

英明的君主愛惜名將,想辦法與他們共保富貴,如唐太宗見尉遲敬德犯錯誤便及時加以糾正,宋太祖采用杯酒釋兵權(quán)的辦法與開國功臣和平共處。

明智的將帥深諳“月盈則虧,盛極必衰”的道理,深畏滿盈,或功成身退,或謙虛謹(jǐn)慎,使自己免遭傷害。如范蠡在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后,知道“大名之下,難與久居”,毅然離開越國;南朝名將韋睿功勞越大越謙虛,梁武帝對他始終信任不疑;唐朝名將郭子儀謙虛謹(jǐn)慎,進(jìn)退有節(jié),平易近人,“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他的善終完全得益于其過人的智慧和良好的修養(yǎng)。

伍子胥被讒殺死不瞑目

白起功勞太大死非其罪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世代相仇,攻伐不休。楚人伍子胥因父兄被楚平王所殺,投奔吳國,與吳王闔廬“謀國事”,他與兵圣孫武共同輔佐吳王,“西破強(qiáng)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使吳王稱霸一時。

吳王闔廬死后,夫差繼位為王。越王勾踐被吳國打敗后臥薪嘗膽,與大臣范蠡、文種圖謀滅吳,伍子胥提醒夫差對越國不可放松警惕,但夫差偏信奸臣伯噽,懷疑伍子胥對自己有二心,賜劍逼伍子胥自殺,伍子胥臨死前對手下的人說:“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而扶吾眼懸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你們要在我的墓前種幾棵梓樹,讓它長大了可以作器皿;還要把我的眼珠挖下來,掛在吳國都城的東門,我要看著有朝一日越國人從這里進(jìn)來滅掉吳國)?!?/p>

吳王夫差聽到伍子胥臨死前說這番話,勃然大怒,叫人把伍子胥的尸體裝進(jìn)一個皮口袋,把它扔進(jìn)了江里。吳國人對伍子胥十分同情,便在江邊為他建了一座廟,并把附近一座小山稱為胥山。

白起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名將,他在秦昭王時因?qū)覒?zhàn)屢勝,先后擔(dān)任左庶長、左更、國尉、大良造等職,被封為武安君。白起打仗非常殘酷,殺人無數(shù)。在率兵與韓魏兩國軍隊作戰(zhàn)時,“斬首二十四萬”;在長平之戰(zhàn)中,他把趙國四十多萬降卒全部活埋了,只留下240個小孩,讓他們回去向趙國報信,使趙國舉國為之震驚。

為了對付白起,韓、趙等國經(jīng)過商量,派蘇代帶著重禮行賄秦國的宰相范雎,范雎?lián)陌灼饻绲糈w國后功勞太大對自己不利,便勸說秦昭王與趙、韓兩國講和。

秦昭王同意了范雎的意見,把白起召回,白起聽說這是范雎出的主意,從此就和范雎有了矛盾。后來,白起稱病不再領(lǐng)兵打仗,于是秦昭王一怒之下把白起削職為民,范雎等人趁機(jī)說白起被貶后對朝廷不滿,秦昭王很生氣,派人賜劍給白起,叫他自殺。白起臨死前說:“我把趙國幾十萬投降的士兵殺了,早就該死了。”由于白起“死而非其罪”,秦國許多鄉(xiāng)村城鎮(zhèn)都祭祀他。

尉遲敬德居功自傲挨批

李世勣反應(yīng)快逃過一劫

唐朝開國功臣尉遲敬德武藝超群,在戰(zhàn)場上幾乎無人能敵,是李世民打天下最得力的助手之一。李世民執(zhí)政后,勵精圖治,起用一批德才兼?zhèn)涞娜酥卫硖煜?,因而有不少人位居尉遲敬德之上。

有一次,李世民來到自己的出生地,為表示慶祝,舉行了盛大的宴會,朝中貴臣均出席。在宴會中,尉遲敬德見一些沒什么功勞的人排在自己前面,很不高興,他罵道:“汝何功,坐我上!”任城王李道宗出面調(diào)解,結(jié)果被他揍了一頓,連眼睛都幾乎被打瞎了。李世民很不高興,宴會結(jié)束后把尉遲敬德找來訓(xùn)了一通,李世民說:“朕見漢高祖誅滅功臣,意常尤之,故欲與卿等共保富貴,令子孫不絕。

然卿居官數(shù)犯法,乃知韓、彭菹醢,非高祖之罪也。國家綱紀(jì),唯賞與罰,非分之恩,不可數(shù)得,勉自修飭,無貽后悔!”尉遲敬德見皇上一臉嚴(yán)肅批評自己,從此以后不敢亂發(fā)脾氣,那股驕橫之氣收斂了許多。

李世民曾對尉遲敬德說:“人或言卿反,何也?”尉遲敬德大呼冤枉,他說:“臣從陛下征伐四方,身經(jīng)百戰(zhàn),今之存者,皆鋒鏑之余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邊說邊脫衣服,露出滿身的傷疤。李世民“為之流涕”,說:“卿復(fù)服,朕不疑卿,故語卿,何更恨邪!”

李世民知道尉遲敬德對自己忠心耿耿,所以不懷疑他會造反,但對另一開國功臣李世勣還是有所懷疑,臨終前一個月他對太子說:“李世勣才智有余,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為仆射,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dāng)殺之耳。”于是下詔貶李世勣為疊州都督,李世勣政治覺悟非常高,接到詔書后,連家也不回就去疊州赴任,從而打消了李世民的疑慮,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