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歷史上的太監(jiān)為何大多不識字?

2017-03-19 20:47:14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自太監(jiān)出現(xiàn)以來,歷朝歷代,無論太監(jiān)的職位有過高,對于他們來說,依舊處于極其悲慘的境遇。宮里的太監(jiān)大多都不識字,這又是為何呢? 古代

自太監(jiān)出現(xiàn)以來,歷朝歷代,無論太監(jiān)的職位有過高,對于他們來說,依舊處于極其悲慘的境遇。宮里的太監(jiān)大多都不識字,這又是為何呢?

古代封建社會里,將一個正常的男性折磨成得不成人形,還要讓他們做奴隸,永遠的活在社會的陰影里,受盡世人的蔑視與輕賤,直至一生,這本身就是野蠻和丑陋的。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個心思縝密、行為處事都非常小心謹慎的人。朱元璋常常會懷疑別人,一篇文章、一首詩、一句話、一個字,甚至是奏折里的詞句,只要他認為對他不利的,全部都會治罪,動輒就會砍頭。抱著這種懷疑一切的心理,朱元璋看著身邊的任何人都很可疑,宦官們也不例外。朱元璋對宦官的危害非常警惕,他曾說“此曹善者于百中不一二,惡者常千百”,因此嚴格限制宦官的權力范圍和人數(shù)。洪武十七(1384)年,朱元璋立鐵牌在宮內,上鑄有“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的文字。此外,還有禁令不準內官識字、不準與外官通信、不準兼有外臣官銜、不準穿戴外臣官服、官階不得高于四品等?!睹魇贰せ鹿賯鳌份d”有內侍以久事內廷,泛言及朝政,即日斥還鄉(xiāng),終身不齒“??梢姡鞒趸鹿俨坏珱]有可能進入政治舞臺,連受教育的權力都沒有,這種局面一直持續(xù)到朱元璋離世。

從明成祖永樂朝開始,宦官漸漸地受到重用?;实塾H信的太監(jiān)經(jīng)常被派出巡,擔任監(jiān)軍。朱棣將宦官不能干政改成了不得擅自作主,此改動使得宦官的權力范圍極大的擴展了。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三寶太監(jiān)鄭和下西洋,此前已有太監(jiān)李興奉旨前往暹羅慰問國王。可見,此一時期,太監(jiān)居然獲得了出使外國的權力。此后,明代誕生了史上最為著名的特務機構,東、西廠。永樂十八(1420)年設東廠,由宦官執(zhí)掌,從事特務活動,諸事直接報告皇帝。成化十三年(1477)在東廠外另設西廠,以宦官任提督,加強特務統(tǒng)治,太監(jiān)的職權已經(jīng)發(fā)生了質的變化。

明宣宗朱瞻基登基以后,徹底違背了其曾祖父朱元璋關于太監(jiān)不準識字的諭令,自宣德元年(1426)起,在宮內設立內書堂,令學官教授小太監(jiān)識字。而且,朱瞻基這樣做的目的非??尚?,竟然是教會太監(jiān)識字以后,從中選擇秉筆太監(jiān),代他用朱筆批文,以便他任意荒怠政務。由此,太監(jiān)讀書識字成為定制,這一舉措為明中后期太監(jiān)走上政治舞臺,甚至執(zhí)掌國事開啟了方便之門。同時,也可以看出,明代皇帝的昏庸程度實屬出奇。

此外,隨著宦官數(shù)量的急劇增多,宦官機構不斷膨脹,逐漸形成了總稱為二十四衙門的完整格局,數(shù)量也在明末時發(fā)展到了上萬之眾。人滿為患,明英宗時,掌權宦官王振網(wǎng)羅部分官僚為黨羽,形成閹黨,成為明代宦官專政之禍的源頭。

清代吸取明朝的教訓,對宦官的管理和約束十分嚴格,從獎賞、懲罰、考核、職務調動各方面全面限制?;鹿偕w降調由內務府移文吏部決定,如果宦官犯法,內務府可先拿后奏,專權干政就更是不可能的了。清順治仿照朱元璋舊制,鑄鐵碑立于交泰殿,明文規(guī)定凡有不法行為,均凌遲處死,這些措施得到較好貫徹。因此,清代除了在末期時出現(xiàn)了太監(jiān)安德海、李連英、小德張屢犯禁例的行為,但是尚不屬于專權擅正。

太監(jiān)之所以不識字,就是怕他們干政。成化年間的汪直、武宗時期的劉瑾、熹宗時期的魏忠賢等,都是權傾朝野、勢力顯赫的權宦。他們一仗自己身份專橫跋扈,排斥異己,巧取豪奪,屢興大獄,加劇了政治上的腐敗,給國家及人民帶來無窮災難。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