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千古一帝秦始皇陵打開后會有多少謎破解

2017-03-19 15:36:42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秦始皇陵位于西安以東30公里的驪山北麓,南依驪山,層巒疊嶂,山林蔥郁;北臨渭水,逶迤曲轉,銀蛇橫臥。高大的陵冢在巍巍峰巒環(huán)抱之中與驪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以東30公里的驪山北麓,南依驪山,層巒疊嶂,山林蔥郁;北臨渭水,逶迤曲轉,銀蛇橫臥。高大的陵冢在巍巍峰巒環(huán)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yōu)美,環(huán)境獨秀。1974年春天,正在打井的臨潼縣西楊村村民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龐大的地下軍團:秦陵兵馬俑,然而,時至今日,這座千年皇陵仍舊深埋地下,只是不斷出土的陪葬墓文物時時誘惑著人們去遐思:如果秦始皇陵打開,那么將會有多少謎迎刃而解?

最先解開的謎團肯定是秦陵地宮的規(guī)模。關于秦始皇陵地宮的建造及相關情況,《史記》這樣記載:始皇初繼位,穿治驪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司馬遷向我們展示了地宮富麗堂皇的情景,地下有穿三泉而建的地宮,窮奢豪華的陪葬品,有以水銀來表現(xiàn)的百川江河大海,有防止盜墓人的機關弩矢,玄宮頂部裝飾天文星宿之象,地上模擬有統(tǒng)一后的中國疆域圖,還有用鯨魚油做成的長明燈,照亮了整個地宮,經久不熄?!杜f漢書》中對秦始皇陵的描述有“已深已極”、“深極不可入”之語。此外,在史料《漢舊儀》一書中也有關于秦始皇陵地宮深度的一段介紹,公元前210年,即秦始皇50歲生日時,丞相李斯向他報告說:我?guī)Я?2萬人修筑驪山陵墓,已經挖得很深了,連火也點不著了,鑿時只聽見空空的聲音,好像到了地底一樣。秦始皇聽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而《呂氏春秋》則記載“淺則狐貍揚之,深則及于水泉”,即最深到泉水。如果“旁行三百丈”可信的話,那么秦陵地宮下部的面積就會大得令人震驚!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他們推斷地宮的深度在500~1500米之間。大多數中國學者認為這個數字難以置信,因為倘若地宮挖至1000米,那它就超過了陵墓位置與北側渭河之間的落差。那樣不僅地宮之水難以排出,甚至會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宮的危險。與此同時,國內文物考古、地質學界專家學者在研究后推測,秦陵地宮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深。地宮坑口至底部實際深度約為26米,至地表最深約為37米。

無論地宮的確切深度是多少,可以確定的是地宮的規(guī)模之龐大,結構之復雜,以及構造之巧妙必定是超乎想象的。那么,傳說與史書中對地宮“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想象,其含義究竟是什么呢?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給出了這樣的推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應當是在墓室頂繪畫或線刻日、月、星象圖,位于西安交大的漢墓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類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畫進一步印證了這一推斷。那么“下具地理”呢?北魏學者酈道元的解釋是“以水銀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銀為四瀆、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勢”。按照此種說法,地宮之中應有以水銀象征山川地理,與“上具天文”相對應。在1981年和1982年,研究人員曾經對秦始皇陵園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汞含量測試,結果發(fā)現(xiàn),在封土中心1.2萬平方米的范圍內有一個強汞異常區(qū),其汞含量的平均值為陵墓外其他地方汞含量的八倍。秦始皇陵封土中的汞異常是地宮大量存在的水銀揮發(fā)造成的,其分布呈有規(guī)律的幾何形,這證明了司馬遷所記地宮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钡膬热輰賹?。

人們不禁好奇地追問,地宮之中到底是怎樣一番景象。民間存在著許多的傳說,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秦陵的地宮內有水銀所制的五湖四海,秦始皇躺在純金打就的棺材里,游蕩在水銀制成的江河上,巡視著帝國的領地。當然,在真相不為人知之前,這些仍然只是傳說。

秦始皇陵以其宏偉的規(guī)模、大量價值連城的陪葬品而聞名遐邇,歷史的記載使許多人為之蠢蠢欲動,那么,秦始皇陵有沒有被盜?地宮有沒有被破壞呢?從史書的記述來看,秦始皇陵的確遭受過幾次大的破壞,通過對陵園部分陪葬坑的發(fā)掘也找到了被盜的痕跡,考古人員在陵園地區(qū)的鉆探也常發(fā)現(xiàn)有火燒土和被焚燒的木炭,證明陵園的附屬設施的確被毀壞,那么,秦始皇陵地宮有沒有遭到破壞呢?通過對地宮周圍水銀含量的勘測,考古人員斷定地宮依然完好,地宮表面檢測出的大片強汞區(qū),成為秦陵地宮尚未被盜的有力證據,如果秦始皇陵有通往地宮的盜洞的話,水銀早已順盜洞揮發(fā)掉。

《史記》中明確記載了地宮中有防盜的“機弩矢”,并且能做到“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不僅如此,秦始皇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單是營造恢弘的自然景觀,在地宮中彌漫的汞氣體,還可以使入葬的尸體和隨葬品保持長久不腐爛。而且,汞的熔點很低,即使在常溫下也極易揮發(fā),而汞本身是劇毒物質,一旦吸入一定濃度的汞,即可導致死亡,因此在地宮中的水銀還可毒死膽敢闖入的盜墓者??脊湃藛T在秦陵封土周圍找到的若干個通往地宮的甬道,也顯示甬道中五花土并沒有人為掘動跡象。當然這種種的猜測只能止步于此,直至我們發(fā)掘秦始皇陵,揭開這位皇帝的棺槨之時,才能得到解答。以上這些謎團只是秦陵地宮眾多謎團之冰山一角。我們對地宮的眾多了解還只是建立于猜想和勘測,相信這一系列的謎團和疑云將會在未來揭開。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