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老子》一書中最值得傳承后世的五大哲理

2017-03-17 22:33:52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道家對中國文化的貢獻是與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為表顯一為裹藏之別而已。而道家在理論能力上的深厚度與辯證性,則為中國哲學思

道家對中國文化的貢獻是與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為表顯一為裹藏之別而已。而道家在理論能力上的深厚度與辯證性,則為中國哲學思想中所有其它傳統(tǒng)提供了創(chuàng)造力的泉源。

老子(約公元前600 -公元前500)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創(chuàng)始人。一說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厲鄉(xiāng)曲仁里人,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書的史官),孔子曾向他問禮,后退隱,著《老子》。

一說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萊子?!独献印芬粫欠駷槔献铀?,歷來有爭論。道家對中國文化的貢獻是與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為表顯一為裹藏之別而已。

而道家在理論能力上的深厚度與辯證性,則為中國哲學思想中所有其它傳統(tǒng)提供了創(chuàng)造力的泉源。以下十句話正是《老子》的精髓所在。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老子曰:大功告成,諸事辦妥,老百姓都認為我本來就是這樣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說,完成功業(yè)的過程沒有受他人強制的感覺,是人們的本性使然。

人有趨利避害的本性;有被習慣左右行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習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創(chuàng)新,適時改變自己的習慣和習俗以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本性。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