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身世難解之謎 到底是不是野合而出生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尤其是在儒家思想被封建社會封為正統(tǒng)治后,他就一直被奉為“圣人”、“素王”,倍受推崇。古語云: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然而孔子的身世是一個難解的歷史之謎,歷來說法頗多:有說他出生于屠夫之家的;有說他父親是魯國小官吏的;更有人說他根本沒有父親,他是母親郊游時踩到巨人的腳印感應(yīng)而孕才得以出生的??傊?,隨著孔子由普通人變成“圣人”,他的身世也逐漸變得高貴起來。
然而,目前較為正統(tǒng)的觀點(diǎn)是孔子系“野合而生”。《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叔梁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笔辶杭v便是孔子的父親(叔梁為字,紇為名),“野合”指男女關(guān)系者,即“野外交合”之意??鬃用?,字仲尼?!妒酚洝た鬃邮兰摇酚涊d:“(孔子)生而首上圩頂,故名曰丘云?!薄佰住蹦耸前枷葜?“丘”則是小山、土堆,是凸起之地,兩字含義恰恰相反。
尼丘即是顏氏與叔梁紇的野合之地,因此顏氏求子去尼丘祈禱,生子也取名尼、丘。這似乎可以作為“野外交合”說的一個佐證。但是既然孔子父母是夫妻,那么他們必然有自己的家,何必跑到野外的尼丘山的荒地去“野合”呢,有關(guān)這個問題,倒有不少說法。
據(jù)《孔子家語》記載,叔梁紇是當(dāng)時魯國有名的武士,建立過兩次戰(zhàn)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紇先娶了魯國的施氏,生了九個女兒,但是沒有兒子。在男尊女卑的社會,沒有兒子是備受歧視的。于是叔梁紇又納了一名小妾,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孟皮。但是孟皮的腿殘廢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稱孟皮。
孟皮腳有毛病,叔梁紇很不滿意,于是又娶顏征在。當(dāng)時叔梁紇已66歲,顏征在還不到20歲。然而老夫少妻,在春秋時期是不合禮儀的婚配,因?yàn)榭鬃又甘辶杭v年老而母親顏征年少,故兩人結(jié)合不合禮儀。司馬貞《史記索引》就說:“今此云野合者,蓋謂梁紇老而征年少,非當(dāng)壯室初笄之禮,故云野合,謂不合禮儀?!睕]有辦法,他們二人雖然是夫妻,只能去“野外交合”。
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這樣解釋《史記》的“野合”之說:“男八月生齒,八歲毀齒,二八十六陽道通,八八六十四陽道絕。女七月生齒,七歲毀齒,二七十四陰道通,七七四十九陰道絕?;橐鲞^此者皆為野合”。顏征在與叔梁紇結(jié)婚時,叔梁紇已在六十四歲以上,而顏征在還年輕,因?yàn)闅q數(shù)不相當(dāng),所以叫“野合”。
在古代,“野合”并非像現(xiàn)在這樣被人嗤之以鼻,相反,它是一種吉祥、美好而神圣的象征。所以在墓磚、巖畫、繪畫、雕刻中常有“野合圖”。野合之風(fēng)沿襲甚久,《后漢書·鮮卑傳》載:“此春季大會,洗樂水上,飲宴畢,然后婚配”。此處“婚配”即性交。
所以,當(dāng)年幼的孔子問自己的父親所葬之地時,顏氏很可能籠統(tǒng)地告訴他在城東的防山。所謂“母諱之也”的“諱”,應(yīng)是指對孔子問題的一種含糊其詞式的回答,而并不是有意要隱瞞事實(shí)。至于鄭玄的論斷,很可能是根據(jù)司馬遷的話以意發(fā)揮,增加了“征在恥焉,不告”這句話。
這樣”就把“野合”的含義有可能接近了強(qiáng)奸的意思。但是有人曾以孔子生日(夏歷八月二十七)推知孔母受孕之時在冬季,這時野外天寒地凍,絕不會有野合之事,更不用說強(qiáng)奸了。盡管冬天發(fā)生的強(qiáng)奸案也并不罕見,但是真正的理由很簡單:若顏氏是被強(qiáng)奸,那她肯定是希望不會致孕的,怎么還會去尼山祈禱求子呢?
也許,“野合”真正的解釋就是二者私通。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兩性關(guān)系以及女性的貞操觀念,都與后代、特別是宋代以后大不一樣。盡管當(dāng)時孔子主張“男女行者別于涂”,孟子亦曾主張“男女授受不親”,但是這種觀念在當(dāng)時并未為社會普遍接受。
從《詩經(jīng)》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大量男女自由結(jié)合的例子。此外,《周禮·地官·媒氏》更明確定:“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可見,當(dāng)時從風(fēng)俗到制度,從宮庭到民間,男女關(guān)系都是相當(dāng)開放的,野合私通不足為奇。
孔子自稱“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這是因?yàn)榭鬃拥淖嫦仁琴F族,但到他父親時已大不如前,而并非由于他是私生子的緣故。
在古代寡婦與宋代以后相比是非常高的。《后漢書·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記載,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在丈夫死了不久,曾對劉秀說:“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要求改嫁宋弘。劉秀就把宋弘請來商量,并讓湖陽公主坐在屏風(fēng)后面聽。所以我們現(xiàn)代人沒有道理用血統(tǒng)論去指責(zé)孔子是私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