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手下的出名大將都有誰 下場如何
劉邦手下的大將從來都不缺,不管是招降納叛的還是嫡系,運籌帷幄的謀士還是沖鋒陷陣的將領(lǐng),亦或者是內(nèi)勤服務(wù)的將士。這么多的大將,不得不佩服劉邦的用人方面包容性,也體現(xiàn)了他的領(lǐng)導才能,能夠集結(jié)這么多的大將且為自己所用。
張良和陳平的劉邦手下的著名謀士,尤其是張良,更被認為是謀圣,精通謀略,鴻門宴脫險、經(jīng)營關(guān)中暗度陳倉、下邑之謀、拉攏韓信和彭越等斗志他的杰作。陳平雖然不是劉邦的嫡系,但是他看到了劉邦的胸懷,自己的計謀能被采納,如挑撥項羽部下、解救匈奴之困計策。
劉邦手下的將領(lǐng)就比較多了,有盧綰、周緤、任敖、周勃、曹參、夏侯嬰等劉邦同鄉(xiāng),還有彭越、英布、韓信這三位漢初名將。此外,劉氏家族中的昆弟劉澤、丞相蕭何、鴻門宴中斥責項羽的樊噲也是非常出名的大將。
韓信是劉邦手下杰出的將領(lǐng),早年不善謀生計,靠別人施舍度日,還忍受過“胯下之辱”,起義開始后投奔了項梁,后來在項羽帳下做郎中,但是不受重用,因為蕭何的賞識,得到了劉邦的任用,并立下了顯赫的戰(zhàn)功。
樊噲是劉邦的親信將領(lǐng),還是劉邦的連襟,原本只是一個狗屠,勇猛無比,跟著劉邦征戰(zhàn),立了不少功。他曾經(jīng)在劉邦攻入咸陽后勸他返回灞上,還在鴻門宴中救助劉邦,最終被封為舞陽侯。
蕭何是劉邦的嫡系,從沛縣開始就一直跟著他。他推舉了韓信,為漢軍增加了一員大將,留守后方,致力于漢軍補給糧草等后勤工作,深受劉邦的信任。
彭越、英布都是劉邦打敗項羽的功臣,但是作為異性王,他們的結(jié)局卻跟韓信一樣,都落得個不得善終的下場,英布是自己造反的,但是其他兩位卻不是出自本意。
漢高祖劉邦真正的墓地在哪
劉邦的墓也被叫做長陵,它的地址是位于現(xiàn)在的陜西省咸陽市向東方向約20公里的窯店鎮(zhèn)。長陵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長山”,漢高祖劉邦的墓。關(guān)于劉邦墓到底是什么樣的,有哪些關(guān)于劉邦墓的歷史,就讓我們一同來了解。
劉邦,字季,是沛縣人。當初秦,秦末率領(lǐng)眾三千弟子一同抵抗秦,后來戰(zhàn)爭勝利,并建立了西漢王朝,成為中國第一位“布衣”皇帝。長陵的地址選在位于咸陽源的最高點,也曾是秦咸陽宮的舊址,遠遠望去,好是鴻偉壯觀。它的南面于未央宮隔海相望,北部面臨九山,若是俯瞰也將是另一種風景。
曾在1970年到1976年期間,陜西省的相關(guān)負責人就對這進行了全面的勘察工作,在勘察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文物。大家都知道,長陵是漢高祖劉邦和皇后呂雉的合葬墓,陵墓遺址至今還在。它整個的陵墓的平面呈現(xiàn)是長方形,南北方向約有1000米,東西的寬度約有900米。還曾在陵墓的西墻發(fā)現(xiàn)約有23米長的城門遺址,在她的地面上還保留一條很長的夯土遺跡。他的陵冢位于整個陵園的南部,距離高祖陵和呂后陵各約250米左右。長陵的東面的區(qū)域是陪葬墓區(qū),面積長度達15里左右。根據(jù)歷史的記載,有很多重要大臣和親戚貴族都陪葬于此。放眼望去,一座連著一座,不禁然人感嘆,漢朝萬物的盛況。
漢高祖劉邦寫的詩有哪些
劉邦一生所留詩作極少,在后世流傳最廣的就是一首名為《大風歌》的詩歌,這首詩歌是嚴格意義上來說不能算是一首完整的詩詞,它只是劉邦衣錦還鄉(xiāng)的時候,在宴會之上吟唱出來的,被人記錄成詩。
詩歌全文如下: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詩歌的第一句是起興之句,象征意味非常的明確,這是對劉邦一生的高度概括。風起云涌,云卷云舒,人生的變化也是如此。劉邦從一個小小的亭長,到后來成為建立大漢帝國的漢高祖,中間掃除群雄,建功立業(yè)的過程,就像這風云之勢一樣,變幻之快。
第二句是言志之句,這是劉邦言自己的志向。自從那一次看到出巡的秦始皇的時候,劉邦就將一統(tǒng)天下作為自己的人生志向,他的人生志向已經(jīng)實現(xiàn)?;叵胱约喊咨咂鹆x之時,是那樣的弱小,在自己身邊人的幫助之下,開始逐步的發(fā)展壯大起來,兵圍項羽于垓下,最后取得楚漢爭霸的勝利,建立了不世之功。自己的人生志向得到了實現(xiàn),如今衣錦還鄉(xiāng),好不暢快。
第三局是對人生的感悟和體驗,雖然自己已經(jīng)平定四方,一統(tǒng)這天下了。但是昔日一起戰(zhàn)斗的袍澤,反叛的反叛,戰(zhàn)死的戰(zhàn)死,我該從什么地方去找尋優(yōu)秀的將領(lǐng)來給我鎮(zhèn)守四方呢?這是一種感悟和警示,這表明劉邦并沒有滿足于自己所取的成就,他意識到了守業(yè)要比創(chuàng)業(yè)難。
劉邦的這首《大風歌》是除了有對自己人生的總結(jié),還有對后世的警示。
漢王劉邦比年輕的楚王項羽年齡大多少
劉邦和項羽是楚漢之爭中的主要人物,后人免不了將他們進行一番對比,諸如家世背景、才能、品行等等,就連年齡也被拿來比較。歷史上,劉邦比項羽大眾所周知的,具體大多歲就不太肯定了。項羽的生年應該是公元前232年,但是劉邦的生年在史書上有兩種。
徐廣在《史記集解》中指出了《史記·高祖本紀》講到的劉邦起兵于芒碭山時是四十八歲,但是并不能說明劉邦的生年。皇甫謐在《史記集解》中說明了劉邦出生在秦昭王五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56年,漢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六十二歲去世。這也是普遍認可的說法。
不過有人根據(jù)臣瓚注解《漢書》中的相關(guān)文字計算出劉邦是在秦莊襄王三年出生的,即公元前247年。另外,有人根據(jù)張良與劉邦在鴻門宴前夕的談話和張良對項伯的稱呼,再參照項伯、張良的年齡,得出了劉邦應該是和張良在同一年出生的,即公元前250年,那么劉邦最終活了五十六歲。
從上面三種有關(guān)劉邦生年的說法,我們可以算出劉邦與項羽的年齡差分別為二十四歲、十五歲和十八歲。不過由于最初的《史記》并沒有給出具體的劉邦生年,后世的史書也都是根據(jù)一些資料所推測的,所以這幾個年齡差值也僅供參考,而不能作為定論。劉邦的出生有不少迷惑之處,也許他本人也不知道自己生于哪年。
后人對漢王劉邦楚王項羽的評價
在用人方面,劉邦絕對是一把好手。他說自己沒有突出的才能,在擬定戰(zhàn)略和謀劃布局方面比不上張良,在守護國家、安慰百姓、運送糧草方面比不上蕭何,在帶兵打仗方面比不上韓信,但是這三個人都能為我所用,所以得到了江山。但是項羽身邊就范增一個,還是不可用的人。
性格方面,劉邦與項羽截然不同。其一,劉邦寬容大度、心性豁達,能容納不同的人和事。他在當亭長時押送過犯人,當不斷有人逃跑時,他干脆把犯人都放了,還與他們一同喝酒。在垓下之戰(zhàn)前夕,劉邦沒有把握打敗項羽,但是他在張良的建議下以利益拉攏了英布、彭越、韓信等勢力,最終合力打敗項羽。反觀項羽,心胸狹隘,為人吝嗇。每次打完勝仗或者部下立功,他都不進行嘉賞,韓信就說他手里攥著的官印都快要從方的磨成圓的了。其二,劉邦冷酷無情,他被項羽追趕時,為了自己活命,三次把自己的孩子踢下車,登基后對待異性王也絕不手軟。而項羽太看重情義、英雄氣短,垓下之圍都火燒眉毛了,不解決當下危機,只顧他的虞姬和烏騅馬。其三,劉邦能屈能伸,早年還沒發(fā)家之前,就被鄉(xiāng)里人和父親看不起,但是他依然喝著他的酒想著干大事業(yè)。項羽卻在垓下兵敗后不肯逃回江東,選擇自刎。
政治素養(yǎng)方面,劉邦要比項羽高。劉邦有長遠的眼光,能看清當時的局勢,夠腹黑,他先入的關(guān),不殺投降的嬴子嬰,收買當?shù)孛裥?,等項羽一來,知道自己的勢力不足以抗衡,就立馬拱手相讓,送禮請罪。項羽在政治上顯得很稚嫩,目光短淺、固執(zhí)己見、自以為是。范增看出劉邦不一般,叫他提防,他卻不聽。后來進入咸陽,他殺掉子嬰,燒毀秦皇宮,還屠殺咸陽城,先前攻下的城都被屠戮過,完全不得民心。
心理素質(zhì)方面,劉邦面對失敗,能夠冷靜思考應對,項羽心浮氣躁,受到挫折就喪失斗志了。項羽曾經(jīng)綁了劉太公威脅劉邦要煮了他,但是劉邦卻用一句“我父親即為你父親”化解了。垓下之戰(zhàn),項羽大敗,不肯聽亭長的話過江東,全然沒有要東山再起的想法。
漢王劉邦身邊的人都有哪些
劉邦能夠戰(zhàn)勝項羽,并不是因為他自己的能力是多么的強,是因為他順應了歷史的潮流和懂得運用身邊人的才華,并且能夠做到虛心納諫。幫助劉邦爭霸天下的大功臣有三個,他們分別為韓信、張良、蕭何,沒有這三人,劉邦想要得到天下,無異于癡人說夢。
韓信,漢初名將,秦末農(nóng)民起義之時,投軍于項梁大軍之中,項梁死后,又繼續(xù)追隨項羽,但沒有受到什么重用。由于項羽多次否定自己的建議,韓信獨自出走,投奔劉邦的漢軍。來到劉邦手下,劉邦對這個背叛自己主公的降將沒有多好的觀感,也只是安排了一個小的官職給他。感覺前途渺茫的韓信在一個夜里獨自騎馬出漢軍大營,準備投奔別處,后被蕭何追回,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由來。后來劉邦在蕭何的勸說下,開始重視韓信,韓信的才能也得到很好的發(fā)揮,沒過幾年就被劉邦拜為大將軍。
張良,一個能忍的人才,面對著國仇家恨,他能夠隱忍下來,沒有坐那荊軻,而是選擇了做那伊尹。劉邦之所以能夠?qū)覕覒?zhàn),這和張良在其中的勸阻時分不開的。
蕭何,劉邦最早的謀士,也是因為他,劉邦這才能夠得到韓信這個不世帥才。劉邦爭霸天下的時候,總是很放心的將自己的后方據(jù)點交給蕭何去打理,而蕭何也沒有讓劉邦失望過。
韓信、蕭何、張良三個人都是古來少有的大才,古來有才之人都是有些脾氣的,而劉邦能夠忍受這些人的脾氣,這就是一種才華。上位者,勞別人,劉邦就做到了,所以劉邦才能在身邊人的幫助下,建立四百年江山的大漢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