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案中李鴻章做了什么
晚清時期,屈膝列強的清政府麻煩不斷。1870年,清政府又不幸遇到了一件棘手的麻煩,天津教案中包括領事在內的20余名外國人被民眾殺死,法、俄、英、美、意等列強紛紛以武力恫嚇要求得到最好的處理。清政府派去的曾國藩判決雖然沒有惹怒列強,卻惹怒了中國一大片民眾官員,壓力之下,曾國藩被調走由李鴻章接手天津教案。
李鴻章照片
天津教案李鴻章的判決跟曾國藩其實沒有差多少,然而卻給他帶來不錯的評價。這不得不歸功于李鴻章杰出的外交能力,經過他的斡旋,俄國一方只要求經濟賠償,判決結果減到16名死刑犯。對于這16名死刑犯,李鴻章心想反正洋人不知道他們的樣子,便采取了油滑耍賴的方式執(zhí)行死刑,他事先偷偷派人將原來就關押的死刑犯頂替掉這些天津教案里的犯人,湊夠人數執(zhí)行死刑了事。天津教案李鴻章靈活變通的判決處理既壓制了西方列強的怒火,又同時平息了國人洶涌的憤慨,這才為清政府結束了一個大麻煩。
相較于曾國藩的實事求是,天津教案李鴻章的表現(xiàn)與其出色的外交手腕名副其實,細節(jié)的靈活處理讓李鴻章和前者的口碑有了天壤之別,曾國藩被同鄉(xiāng)引以為恥,為時論所批,然而李鴻章力所能及保存國家尊嚴與和平的妥善方式讓他揚名于民,不久兼任北洋通商大臣,一步一步走上權力的頂峰。
李鴻章在天津教案中的貢獻
曾國藩在天津教案中確實很倒霉,此事件絕對是一個毀人的大坑,不管哪個進去都會惹得一身臟。口頭愛國大家都會,其實曾國潘也是一個非常愛國的好官員,如果與他們真正打起來中國那點兒家底,根本沒辦法與列強們硬拼。國藩背負著歷史罪人的重擔離開了,而剩下的事情由李鴻章負責處理。李鴻章天津教案中,他比曾國潘幸運很多,其實他對此事件也沒有什么特別好的辦法。
李鴻章圖冊
因之前的處理意見已經得到了雙方的認可,李鴻章要想對其有較大的改變也是不大可能的。李鴻章在天津教案中主要戰(zhàn)略就是在細節(jié)上與他們討價還價。李鴻章對外交交際能力這是不容置疑的,很多外國人稱他為“無冕之王”。李鴻章抓住了個好時機,當時法國在普法戰(zhàn)爭中失敗,在處理教案中也希望越快越好,通過他的不斷周旋,俄國只要求經濟賠償,不要求人命抵償。所以李鴻章天津教案中,撿回了幾條中國人的命。對于其他犯人行刑的時候,李鴻章的暗箱操作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他暗地里讓已經判了死刑的十幾個囚犯前去頂替了被判死刑的人。
李鴻章天津教案暗箱操作這招很管用,當時洋人根本就沒有弄清被判的是哪些人,所以說只要人數對了就行。李鴻章的這些“小動作”,當時給他帶來了很不錯的口碑。不管是廣大群眾還是地方官員,都非常信任他。李鴻章調任直隸總督后,不久又兼任北洋通商大臣,一步一步走上權力的頂峰。
曾國藩在天津教案中做了什么
1870年發(fā)生在天津的一場震驚中外的天津教案將曾國藩卷進了社會輿論的壓力之中。曾國藩天津教案中的表現(xiàn)使他成為了民眾們發(fā)泄憤怒的對象。天津教案的主要相關人員是天津望海樓教堂的天主教徒和當地的民眾。
曾國藩照片
天津教案是因天津民眾和天主教堂的人員發(fā)生的沖突而起。為了反對天主教肆意宣揚的宗教思想對中國民眾的迫害,天津民眾和天津望海樓教堂的人員發(fā)生了武力沖突,致使教堂里的十余人被殺。對天主教會進行武力庇護的法國帶領軍艦來到天津,向總理衙門提出抗議,要求公正解決此事。曾國藩被派為代表,全權負責此事。曾國藩天津教案從此成為一個標簽,深深刻在人們心里。
考慮到當時的時局,曾國藩天津教案的負責人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盡量避免和法國之間的戰(zhàn)爭。在此考慮下,曾國藩在天津發(fā)布了《諭天津士民》一文,旨在對天津人民加以指責規(guī)勸。隨后,在法國代表的要求下,判十八個中國民眾以死刑。同時,曾國藩還對有關官員做出了判決,革職的革職,流放的流放。曾國藩用一命抵一命的方式,希望天津教案就此完了,從此天下太平。但是天真如曾國藩,他在天津教案中的做法雖然平息了法國的怒火,卻沒有照顧到中國民眾的心情。天津的百姓們更是對他加以指責,曾國藩在痛罵聲中,自責內疚,一年后郁郁而終。
天津教案背后有什么真相
天津教案是同治九年發(fā)生在天津的一起當地民眾和教會之間的沖突。在沖突中死去的十幾個天主教徒使事態(tài)進一步惡化,法國決定對中國訴諸于武力。為了息事寧人,曾國藩對挑起事端的天津民眾給予了嚴重處罰,甚至還判以死刑。那么,天津教案真相是什么呢?
天津教案配圖
欲知天津教案真相,就要從頭說起。同治九年,也就是1870年的那個夏天,在天津經常有兒童莫名失蹤。當時的育嬰堂成了被懷疑的對象,望海樓天主堂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一時間謠言四起,民眾反教的情緒高漲,后來和教堂人發(fā)生了沖突,并發(fā)生了流血事件。在武力沖突中,十名修女和兩名神父被殺,另外還有五名法國人,三名俄國人,三十多名中國的天主教信徒。天主教會在天津的包括望海樓天主堂在內的幾座教堂也被摧毀。憤怒的天津人以宗教害人的理由,還把英美傳教士開辦的四座基督教堂也燒毀了。這就是天津教案真相的來龍去脈。
造成如此大的外交問題,受到傷害的以法國為首的七個國家公使來到天津的總理衙門要求討回公道。直隸總督曾國藩被派出來調查此事,并與法國方面進行交涉。為了粉飾太平,曾國藩答應了法國方面要處死中國方面有關人員的無理要求。一時間,民怨沸騰。迫于輿論壓力,清政府又派出李鴻章解決此事。最后以十六人的死刑告一段落。
清朝晚期天津教案始末揭秘
清朝同治皇帝年間,發(fā)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事件,天津民眾為反抗外來教會的壓迫,被迫進攻教會機構,最終導致了數十名外國教徒被殺。事件結束后,清王朝受列強壓迫,不得不將犯案的民眾處死,處置相關官員,這也造成了人民群眾的不滿,那么這件慘案的究竟是為什么發(fā)生的呢?天津教案始末又是怎樣的呢?
天津教案照片
1870年,由于天津當地不斷發(fā)生兒童失蹤事件,而教會的育嬰堂也有幾十名兒童死亡,這造成了民眾認為是這些外國教徒殺死了這些孩子,天津人民去縣府告狀,知縣帶著民眾前去問罪,但是法國人卻開槍打傷了知縣的仆人,這引起了天津民眾的強烈不滿,因此民眾在激憤之下殺死了修女等教會機構的人員。外國教會人員的死亡引起了西方列強的不滿,他們決定用武力鎮(zhèn)壓,清政府為了避免與外國軍隊開戰(zhàn),派曾國藩前往天津調查發(fā)現(xiàn)育嬰堂并未拐賣兒童,因此清政府下令殺死了數十名鬧事的天津民眾,最后經過李鴻章的交涉,最終殺死16名天津鬧事民眾,將天津知府和知縣革職流放,并賠償英美法俄等列強,最終案件才得以平息,這就是天津教案的始末。
朝廷官員及百姓對天津教案始末的了解,因而對清政府處理天津教案事件感到不滿,民怨沸騰。案件了結之后,清政府專門派了崇厚前往法國,向法國道歉,才使得天津教案真正平息。
天津教案的過程介紹
眾所周知,在清朝時期,為了避免外來民族的入侵,統(tǒng)治者實行封閉的統(tǒng)治管理,以維護自己的封建統(tǒng)治。在后來外國列強強迫中國打開大門之后,許多外國文化也隨之傳入中國,教會文化就是其中一種。而因為教會所起的沖突也逐漸增多,比如說天津教案。那么天津教案的過程又是怎樣的呢?
天津教案配圖
據悉,天津教案的過程十分復雜,牽涉人員也十分多。在當時,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簽訂之后,教會也開始登堂入室,進入我國內地。最開始是在北京和天津等地區(qū)。當時的教會在天津建造教堂之后,廣泛進行宣傳,借機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吸納群眾,作為自己的教徒。而隨著教會人員逐漸發(fā)展壯大之后,又建造了育嬰堂。其主要功能是撫養(yǎng)教徒的嬰孩,使他們受到教會的熏陶,長大后成為一名合格的天主教徒。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教會人員驚奇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不見了,而進一步調查發(fā)現(xiàn),許多法國教徒有虐待嬰孩的行為,這使中國教徒感到十分憤怒。更可恨的是,法國教徒還參與拐賣兒童,令人震驚。
于是民眾自發(fā)跑到教堂前面跟他們理論,而教會人員卻拿起槍射殺了很多群眾。此后,英國和美國等國家聯(lián)合起來找清政府理論,并要求賠償。而軟弱無能的清政府最終選擇了妥協(xié),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并且賠償白銀五十萬兩,還處死了許多無辜的群眾。綜上所述,天津教案的過程慘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