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民國教育的畸形化發(fā)展 按需分配的專才式教育

2017-03-11 18:45:15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教育與國家、民族、家庭、個人關系密切而重大,教育體制的些微調整都與被影響人群命運息息相關,受影響者對此自然極度關心、極度敏感。一些

教育與國家、民族、家庭、個人關系密切而重大,教育體制的些微調整都與被影響人群命運息息相關,受影響者對此自然極度關心、極度敏感。一些細微的調整,受益者與受損者態(tài)度自會冰火兩途,截然相反,矛盾重重。如果這種供需長期嚴重失衡,矛盾長期得不到緩解,不僅教育發(fā)展緩慢,也將影響到社會穩(wěn)定與健康發(fā)展。教育體制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應是盡最大可能放開供給。清末的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

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社會面臨著現代化轉型,需要大量現代政治、法律、科學、工程技術、農業(yè)、醫(yī)療衛(wèi)生、財政金融、新聞等方方面面的專業(yè)人才。但在1905年科舉考試被廢止前,國家教育體制仍是以科考為中心,教育的目的、內容、方法完全以科舉考試為依歸,學習內容主要是義理、詞章、考據,尤其是已然僵化的八股文章。雖然洋務派認識到現代社會所需大量專業(yè)人才,沖破巨大阻力興辦了一些新式學校,但數量有限、培養(yǎng)的人才也有限。但這個階段,官方教育體制外的另一種教育體制悄然而生,漸漸發(fā)展,為社會供應了相對多的現代化專業(yè)人才。

1839年,馬禮遜學堂在澳門開辦,1842年,馬禮遜學堂遷往香港。1850年,上海有教會辦的英華書院、清心書院、徐家匯公學等。1853年,福州有教會辦的格致書院,天津有望海樓天主堂附設的法漢學堂,以及誠正小學和淑貞女子小學,1864年山東有蒙養(yǎng)學堂、北京有貝滿女塾,1867年北京有潞河男塾等。

隨著洋務運動的興起,中國社會對專業(yè)人才的需求增加,傳教士們便不再滿足于低層次的傳教活動,要求在中國發(fā)展高等教育。于是,許多教會學校開設了大學課程,逐漸向教會大學過渡。如上海的約翰書院、中西書院,廣州的格致書院,北京的匯文書院,南京的匯文書院,通州的潞河書院等等。到1875年,全國教會學??倲颠_800所,學生達2萬人。到90年代,教會學校進一步增加到2000所,學生4萬人之多。

19世紀末的教會大學無論從其學制、課程上還是從其設備、教學手段上看均還不完善,教學質量更不能與西方普通大學相提并論。但是,因教會大學的出現,一套比較完整的現代教育體制卻移植到了中國,幼兒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在中國官方教育舊的體制外形成了一套新的教育體制,打破了官府教育的壟斷地位,推動了現代中國教育向現代的轉化。

從1902年清廷學部擬定一系列辦新學的文件到1905年科舉制的廢除,全國掀起興辦新式學堂的高潮,急切需要從數理化到音體美的現代學校教育的教師。此時,創(chuàng)辦已數十年的教會學校無意中為各省學堂“儲備”、輸送了一大批教師。如1901年山東大學堂創(chuàng)辦時,美國傳教士、曾任教于山東登州文會館的赫士應山東巡撫袁世凱之請,率領文會館中外教師,在1個月之內就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所省立大學,山東高等學堂,并擔任總教習。

據1910年調查統計,登州文會館及廣文大學的180名畢業(yè)生中,58%在全國各地任教。1926年,圣約翰大學畢業(yè)生有72人在教育界任職,其中大學校長2人,大學教師65人,中學校長5人。1938年,據燕京大學的統計,其1700多名畢業(yè)生中,有39%從事普通教育,15%從事研究和高級教育。據1937年的統計,各教會大學畢業(yè)生有41%在從事教育。在國立大學、私立大學以及中學里,從事英語、農科、醫(yī)學、體育、音樂等教學的,絕大部分是教會大學畢業(yè)生。

20世紀20年代起,教會大學由于其本身的不斷完善、發(fā)展,開辟了許多學科新領域,從而帶動了中國有關農科、法律、新聞、醫(yī)學等方面的教育與研究。如金陵大學農學院、東吳大學比較法學院、燕京大學新聞系和社會學系、華西協和大學醫(yī)學院、齊魯大學醫(yī)學院等,在國內都處于領先地位。

與現代化建設緊密相聯的外交、電報、鐵路、海關等部門,不僅需要專門知識,還需要有堅實的英語基礎,教會大學的學生優(yōu)勢明顯,在這些機構中任職者也為數甚多,填補了這方面的人才之缺。

從19世紀中后期到20世紀30年代,是我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重要的機關、機構都在此階段建立、完善。官方體制外的教會教育體制,適時為這些機構、機關提供了所需人才。

當然,歷史不能簡單比附。當年的教會學校是在國權日損的情況下誕生、發(fā)展起來的,這種教育體制外的“供給”,卻是適應了當時中國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明顯減弱了1905年廢科舉即舊教育體制崩潰后帶來的震蕩。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