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三國 三國演義的赤壁之爭與歷史史實
三國演義本來只是一部文學作品,它所描寫的情節(jié)與史實是有相當大的出入的,這也許是因為作家為了給故事潤色、也許是由于當時的信息閉塞以訛傳訛罷了,下面是本人的一些見解。(希望仍然是娛樂而已)三國演義中曹操領八十三萬大軍鎮(zhèn)壓孫權,卻被孫劉聯(lián)軍的二位軍師用火改之計,燒得全軍覆滅,曹操本人也敗走華容道,最后不是關羽講義氣連小命也丟了,許多人對此深信不疑,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一、曹操從北方遠道而來本來沒有水軍,只是降服荊州后得到了一些,最多也就二三萬吧。后來由于要鎮(zhèn)討東吳曹操日夜不斷擴充、權且算其擴大到十十四五萬吧(因三國演義中說東吳孫權有軍隊五六萬人,而曹操擴大到三比一的優(yōu)勢應足夠了),此時曹操應該還有六十多萬陸上部隊。就算水軍全軍覆滅也不至于讓曹操逃命吧,當然小說中說到岸上的旱寨也被波及,可是一把火能將訓練有素的八十三萬大軍一次燒死,那是什火呀更何況要是真的火燒連營,那么后來劉備會又讓陸遜火燒連營?
二、在蘇軾的赤壁賦里面有一句"遙想公瑾當年神姿英發(fā)羽扇綸巾的話,很多讀者認為蘇軾這句話有矛盾怎么前面說周公瑾后面又說諸葛孔明呢?認為那個羽扇綸巾是指孔明,其實不然只是我們被三國的人物造型固化了,誰說周喻就不能羽扇綸巾了、而蘇軾此時就是描寫周公瑾,在真實的歷史里正如蘇軾赤壁賦所說:赤壁之戰(zhàn)沒諸葛孔明的事,什么草船借箭、什么借東風等都是羅貫中式的娛樂。
三、曹操被火燒了以后亡命奔逃,孔明隨時可以取其性命而孔明為何要放了曹操?在曹操敗走華容道一回里孔明就是一個神、而曹操就是一個傻比可信嗎?還有曹操的八十三萬大軍被盡焚,偏偏為迎接黃蓋而首當其沖的主要人物沒死一個。
綜上所述那就是真實的赤壁之戰(zhàn)是另一回事,曹操帥領他的大軍(大況二十到三十萬比較可能)征討孫權,由于北方士兵不懂水性便將戰(zhàn)船用鐵鏈鎖在一起防浪。而孫權屈于曹操大軍壓鎮(zhèn)正準備臣服,卻發(fā)現(xiàn)曹操犯上致命錯誤,覺得有機可乘便讓黃蓋使苦肉計詐降,最后計成火燒了曹操的戰(zhàn)船。而曹操呢?他發(fā)現(xiàn)黃蓋有詐可是晚了,當黃蓋的火船沖過來時只能棄船逃命,(而此時的黃蓋是斷然不敢上岸的)。船雖燒了好在人沒事(這也是赤壁賦里描繪的墻櫓灰飛煙滅而沒說死人,也證實了為什么曹操手下那些有名有姓的人都沒死的疑問),后來曹操見船燒了只得無功而返班師回朝去了。
至于曹操敗走華容道一節(jié)那是根本不存在的,這也就解了千古之迷諸葛為什么放走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