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駐京辦房間分配有講究 李克農居所視野最好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淞滬抗戰(zhàn)很快打響。作為國民政府軍政中樞的南京,在日本軍機的轟炸襲擾中,氣氛日趨緊張。而在南京市中心的鼓樓地區(qū),有一處不起眼的小院,卻在有條不紊地安排大量抗戰(zhàn)工作,短短3個月時間成效卓著,對日后的勝利影響巨大。這里,就是傅厚崗66號,八路軍駐京辦事處。
陳設樸素樓層使用大有講究
傅厚崗66號樓內各個房間陳設簡樸,保持著當年的原貌。書桌上的筆墨紙硯是仿品,但沙發(fā)、茶幾、書桌等家具本身卻是當年保留下來的原件。說來也有意思,70多年前的沙發(fā)如今看來并不落伍,竟是年輕人推崇的簡約風格呢。而在沙發(fā)上坐過的前輩,更令我們肅然起敬——墻上懸掛的老照片顯示,當年周恩來同志曾在這里會見黨內外同志和朋友,宣傳抗日主張,壯大我黨我軍的力量。
由于空間有限,住房緊張,樓內很多房間既是辦公室,又是臥室。樓下進門處是錢之光、齊光、袁超俊的辦公室;再進去是一間客廳;朝南有兩間房間,靠外一間是李克農同志的辦公室,里面一間是葉劍英同志的辦公室。二樓有博古同志的辦公室,再進去里面是會客廳;朝南的兩間,里面一間是葉劍英同志的臥室,另一間是錢之光和齊光的宿舍。三層閣樓上是童小鵬和康一民同志工作和休息的地方。樓房后面西北角小披間為油印室。樓房的后面有一排小平房,是辦事處人員的廚房和食堂。據說,董必武、葉挺同志在南京時,曾經在這里借住過。
房間的分配其實大有講究。李克農的房間視野最好,坐在桌前就可以看到院子里和院門的情況。多年從事隱蔽戰(zhàn)線工作,他的警惕性最高,斗爭經驗豐富,作為辦事處主任,坐鎮(zhèn)這里,就是保護同志們安全的守護神。二樓博古的辦公室和會客廳融為一體,空間寬敞,可以會客也能開內部會議,是辦事處的神經中樞,室外還有小陽臺可以警戒防范東南面院門外的情況。三樓是小閣樓,如今因為樓梯太窄太陡,出于安全起見,并不對參觀者開放。而在當年,作為機要室,也不是每個工作人員都可以上去的。在這里可以借助電臺與黨中央聯絡,必要時也同樣能聯絡華東廣大地區(qū)的革命工作者、敵后抗日武裝力量。并且因為在三樓,萬一出現緊急情況,還能爭取一點時間銷毀機密資料。閣樓的窗戶自然也成了警戒瞭望的窗口。
3個多月的時間是宏大歷史的開篇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從次年2月中旬至7月中旬,中共代表周恩來、博古(秦邦憲)、葉劍英、林伯渠先后在西安、杭州、廬山同國民黨代表顧祝同、張沖、蔣介石、宋子文等人進行了四次談判。1937年8月9日,中共中央和紅軍代表周恩來、朱德、葉劍英應邀到南京參加國防會議,同時繼續(xù)與國民黨談判,協議將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8月19日,周恩來和朱德飛回陜西,葉劍英以八路軍駐京代表身份和秘書童小鵬留在南京負責組建八路軍駐京辦事處,童小鵬負責機要工作。8月下旬,中共中央派在上海工作的李克農同志到南京任辦事處處長,又把剛從上海回延安不久的錢之光派來負責軍需、財務。9月初,中共中央代表博古帶領齊光、吳志堅、康一民、李白等人來到南京。齊光負責文書、采辦;吳志堅任副官;李白任報務員;康一民任譯電員。從8月18日開始,國民黨陸續(xù)釋放被關押在南京各監(jiān)獄的政治犯。獲釋的黃文杰、劉順元、李世農、劉寧一、錢瑛、喻屏、夏之栩等人留在辦事處負責審查被釋政治犯。
辦事處既是八路軍派駐南京的辦事機構,又是中共中央駐京辦事機構。從1937年8月中旬開始設立,至同年11月中旬因時局緊張撤離南京,雖然只有三個多月的時間,卻擔負了繁重的任務。李克農等人在這里營救了被關押在蘇浙兩省的1000多名政治犯,并負責他們的接待工作,使大批失去組織聯系的同志重新回到革命和抗日的隊伍中來;他們在這里恢復和建立了長江流域以及華南地區(qū)的黨組織、安排和發(fā)動了敵后抗日力量;還為陜甘寧邊區(qū)和八路軍采辦了大量的軍需、民用物資。為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建立、鞏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推動全民抗戰(zhàn)、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小樓常翻新參觀人數在刷新
1982年3月,傅厚崗66號被省政府公布為江蘇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南京市政府撥出專款,搬遷舊址上的住戶,維修舊址房屋,籌建紀念館。1987年10月,八路軍駐京辦事處紀念館建成并正式對外開放。
接待記者的陳紅捷老師介紹,這幢已經90多歲高齡的小樓,每兩年就要保護翻新。最近一次翻新是從今年春節(jié)后開始的,5月份才剛剛重新接待參觀者。自從2015年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舉辦過各種活動,知道這里的人越來越多,甚至很多外地游客專程趕來,重溫那段光榮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