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楊玄感的策略堪稱“隆中對” 只是用者相信太遲了

2017-03-11 11:56:4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楊玄感曾私下問李密:“隋早晚有一天會出問題,天下真的大亂的話,你我誰更有本事匡正?”李密回答說:“要是在兩軍陣前交戰(zhàn),大聲喝喊,使

楊玄感曾私下問李密:“隋早晚有一天會出問題,天下真的大亂的話,你我誰更有本事匡正?”李密回答說:“要是在兩軍陣前交戰(zhàn),大聲喝喊,使敵人震驚懾服,我不如您;要是指揮天下賢士俊杰各自施展才能,您不如我?!?/p>

可見,李密讀這么多年書,就是想干一番大事業(yè),只是缺個機會罷了。

俗話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大業(yè)九年(613年)二月,楊廣二次出征高句麗。不過,此次東征,大隋的老百姓早已沒有首次東征的熱情,相反卻有了更多的怨言,許多人為了躲兵役,都往深山里逃。

可楊廣還是楊廣,再次親率大軍過遼水,圍攻遼寬城。

話說楊素死后,作為長子的楊玄感,承襲了他的爵位。

盡管楊素功勞極高,但是還是遭楊廣嫉恨,表面露出對他特殊的禮遇,暗地里對他的恩情十分淡薄。在楊素彌留之際,楊廣常派御醫(yī)前往診治,還賜他許多上好的藥品,私下卻總是問御醫(yī),他為什么還不死。楊素也明白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到了極限,不肯吃藥,也不想小心翼翼地活著,常對弟弟楊約說:“我難道還要活下去嗎?”

楊玄感承襲了其父爵位后,楊家無論是政治地位還是俸祿,都一落千丈,這可能也是楊玄感起兵原因之一吧。

同年六月三日,楊玄感趁楊廣二征高句麗,在黎陽舉事反隋。他還派人去大興城請李密來跟他一起干,一見面就對老李說:“你常常以拯救百姓為己任,現(xiàn)在是時候了!”并任命他為參謀。

李密也知恩圖報,為自己兄弟楊玄感提出了上中下三種戰(zhàn)爭策略。

上策:趁楊廣遠征之時,迅速控制幽燕要地,扼住楊廣兵敗后的退路,派使者前往高句麗,兩面夾擊敗退的隋軍。

中策:趁后方空虛,迅速攻下長安和潼關(guān),建立以長安及關(guān)中為中心的根據(jù)地,再圖取天下。(李淵后來就用這招)

下策:進攻東都洛陽。因為盡管大隋文武大臣的妻兒老小都在東都,但是四周卻是大隋的精銳部隊,一旦起義軍進攻洛陽,大隋的精銳,一旦有事,你說他們能做事不管嗎?加上城里有越王楊侗和數(shù)萬兵馬駐守,防御工事也相當(dāng)?shù)膱怨?,一旦攻不下,楊玄感隨即會受到前后夾擊,到時候想逃都逃不掉。

然而,正如李密所說,楊玄感打仗沒得說,然而指揮天下兵馬還是不行的。

果然,隨著義軍節(jié)節(jié)勝利,部隊由一萬余人猛增至十余萬;指揮萬把人楊玄感還感到吃力,現(xiàn)在一下子多了那么多軍隊,開始頭腦發(fā)熱了,將李密的對策放在一邊了。

李密感覺勢頭不妙,立即勸說楊玄感按照上策行事,可小楊堅持要去洛陽,還說,一旦攻下洛陽,大隋將舉國震驚,士氣大振。

只是,義軍抵達洛陽后,形勢還是像李密說的那樣,久攻不下。楊廣獲知東都被圍,隨即派左翊衛(wèi)大將軍宇文述,右侯衛(wèi)將軍屈突通,名將來護兒馳援。楊廣也回師救援,楊玄感一下子就被包圍起來。

堅持了一個多月后,楊玄感才明白李密的想法是對的,想重新按照大哥建議,撤離東都西進關(guān)中,只是太遲了。宇文述、衛(wèi)文升、來護兒、屈突通等各路大隋名將,會放過立功的機會嗎?

八月初一,葭蘆戍。

三戰(zhàn)三敗后,楊玄感再次被包圍,戰(zhàn)到最后,只剩下十多人。楊玄感覺得大勢,就下令讓弟弟楊積善殺了自己。

本來就對楊素家有怨言的楊廣,這次怎能錯過機會?立即下令誅殺楊家九族,有三萬多人被斬殺,六千多人被流放。即使是接受過義軍在黎陽起兵時曾開倉放糧的百姓也都被楊廣殺了。

此次兵敗,只有一個人躲過一劫---李密(待續(xù))。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