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秦朝歷史誤區(qū) 嬴政施政不止法家還有儒家一面

2017-03-09 17:32:28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秦始皇是個心胸開闊的帝王,對諸子百家更是兼收并蓄。漢代出于獨尊儒術的目的,污蔑秦始皇嚴刑峻法,一心要滅絕儒家學說。后世很多文人鸚鵡

秦始皇是個心胸開闊的帝王,對諸子百家更是兼收并蓄。漢代出于獨尊儒術的目的,污蔑秦始皇嚴刑峻法,一心要滅絕儒家學說。后世很多文人鸚鵡學舌,這類文字汗牛充棟,甚是可笑,甚是可惡。

其實,只要認真讀《史記》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秦始皇并不排斥儒家學說,而且始終重用儒生。對諸子百家學說也是兼收并蓄。

比如《秦始皇本紀》就記載,二十八年秦始皇東巡時,就在山東與魯國的儒生一起討論問題(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

秦二世的時候,儒生仍然在秦國高層發(fā)揮作用(陳勝起山東,使者以聞,二世召博士諸儒生問曰)。

陸賈、酈食其、張蒼、伏生和叔孫通,都是在秦帝國高層擔任職務的儒生。

張蒼在秦帝國擔任御史,叔孫通是侍奉在秦始皇身邊的博士,陸賈和酈食其都是當時有名的儒生。他們在秦始皇執(zhí)政期間,始終受到重用,從未受到迫害??梢?,秦始皇并不討厭儒生。說秦始皇要滅絕儒生和儒家文化,是漢代幫閑文人的謊言。

南宋史學家鄭樵在他的史學著作《通志,校讎略一》中說:

“陸賈,秦之巨儒。酈食其,秦之儒生。叔孫通,秦時以文學侍詔博士。數歲,陳涉起山東,二世召博士諸儒生三十余問其故,皆引《春秋》之義以對。是則秦時未嘗不用儒生與經學也。叔孫通降漢時,自有弟子百余人,齊、魯之風未嘗替。則知秦時未嘗廢儒。”

鄭樵這段話,其史實引自《史記》等前朝史書。其中說到秦二世的時候,陳涉在山東起事,秦二世曾經召博士和儒生30多位來尋找對策。這些儒生都拿儒家經典《春秋》里的微言大義做回答??梢娙迳谇氐蹏鞘苤赜玫模寮医浀湟矝]有受到禁毀。

鄭樵還說,大儒叔孫通投降漢朝的時候,手下有門生一百多人,可見秦始皇并不是不允許聚眾講學,并不是不允許學習諸子百家的學說,只是要以秦帝國認可的公職人員為師。從這點意義上講,秦始皇比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代更民主,更開明。

清代著名學者康有為也曾說:

“秦雖不尚儒,然博士之員尚七十人,可謂多矣。且召文學甚眾。伏生、叔孫通即秦時博士也,張蒼即秦時御史。自兩生外,魯諸生隨叔孫議禮者三十余人,皆秦諸生,未嘗被坑者。其人皆懷蘊六藝,學通詩書,逮漢尤存者也,然而以坑儒為絕儒術,亦妄言也?!?/p>

康有為認為,秦帝國中用了很多儒生,這些人都精通儒家經典詩書,精通六藝,一直到漢代建立,仍然發(fā)揮著作用。可見說“坑儒”是為了滅絕儒家學說,是不負責任的妄言。

秦始皇留下的多處碑刻,也印證了秦始皇對儒家學說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地加以運用的。比如泰山石刻中明確寫著“男女禮順”的內容,這就是要求在思想教育方面要推行儒家倡導的道德禮儀規(guī)范,以道德范疇的禮來協(xié)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勒石中還強調移風易俗,創(chuàng)造“廉清”的社會環(huán)境,這些都有儒家思想的成分因素。

對于諸子百家的學說也是如此。秦始皇二十八年在瑯邪刻石中有:為官者要憐惜百姓,努力工作。征發(fā)勞役不要耽誤農時,要讓各行各業(yè)都有所發(fā)展,讓百姓安居樂業(yè),不要動兵打仗(“憂恤黔首,朝夕不懈”,“節(jié)事以時,諸產繁殖。黔首安寧,不用兵革”)。

這與墨子的民本思想很相近。新近出土的里耶秦簡也證明了,秦始皇倡導這樣的治國方略,并實際得到了貫徹執(zhí)行。

里耶秦簡中,洞庭郡守禮在給屬縣下達的公文中說:“農忙時不要勞動百姓服徭役。平時需要動用百姓服徭役的,能簡省的不簡省,將受到彈劾,還要按律治罪。(“田時,不欲興黔首”,“可省少弗省少而多興者,輒劾移縣,亟以律令具論?!保?/p>

這是實實在在見諸于秦始皇具有大政綱領性的刻石,和地方官員具體實施的命令文書,這比帶有明顯偏見的形容詞真實可信。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