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齡武裝反奉:受張家恩 為什么造張作霖的反
張氏父子直到此時仍沒有洞察郭松齡起兵的真正用心。
其實,郭松齡的反意蓄謀已久。郭松齡屬于志大謀深、不甘居于人下之人。雖然張學良給了他充分的信任和充分的權利,他從心底感謝張學良,但對張學良僅憑父蔭、小小年紀就當上統(tǒng)兵主帥是很不服氣的,尤其是對張學良了解越多,這種不屑也就越深。1925年11月30日,也就是反奉的第九天,郭松齡在給張學良的信中,將多年來對張學良的不滿和怒氣一股腦地發(fā)泄出來:
“我公(張學良)為人多疑好殺……公明知齡(指郭)與韓(韓麟春)不能相容,而此次出兵,又復使伊(指韓)與齡并列,更委于珍為副軍團長,使齡受其節(jié)制。公(張學良)乃諉為主帥(指張作霖)意旨,事前不知,此語誰相信耶?……而齡所保薦部下之不信任,齡所陳述政見之不采納,猶其余事耳,此應請公反省者一也……嗣與李景林榆關血戰(zhàn),我公父子始得保持地位,至于今日。我公父子對李景林及松齡之信用,果何如耶?此應請公反省者二也?!ツ暧荜P戰(zhàn)役子彈缺乏時,我公復欲支身后去,經婉勸始止。公乃自云”不忍舍棄將士“,證以前事,齡實未敢深信。此愿我公反省者三也?!?/p>
至于張作霖,郭松齡更是早有不滿。他看不上張作霖的治軍手段,看不上張作霖身邊的人。不滿于張作霖窮兵黷武,為自己的欲望用兵關內,而不管百姓死活。更不滿于張作霖與日本人的狗扯羊皮。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中,郭松齡率奉軍的主力浴血奮戰(zhàn),居功至偉。但在戰(zhàn)后論功行賞時,張作霖任命楊宇霆為江蘇督軍,姜登選為安徽督軍,郭松齡卻沒得到什么實惠。此事引起郭松齡的極大不滿,多年的積怨都涌上心頭,開始瞞著張學良秘密籌劃起兵反奉。
郭松齡起兵究竟要達到什么目的,真的像他自己所強調的那樣是“伐不義”,或者是推舉張學良主政嗎?他個人就沒有什么想法或者說是野心嗎?
日本醫(yī)生守田帶著張學良的信來見郭松齡,郭向守田道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此次舉兵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現(xiàn)在再不能中止。我已經42歲,這樣的病軀,也許活不了多久了。如果張上將軍(張作霖)痛改前非而下臺的話,請學良到日本去留學三四年,自己的經綸抱負實現(xiàn)一部分之后,就將位置讓給張學良君,自己愿意下野,靜度閑云野鶴的余生,這不是假的,是真的。為此,可請吉田總領事,白川司令官等做保人?!庇纱丝梢?,郭是急于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而采取的行動,目的是推翻張作霖的統(tǒng)治,自己掌權。至于三四年后“將位置讓給張學良君”的許諾,恐怕也只有小孩子能相信了。
張作霖為什么剁了郭松齡雙腳
多年來,郭松齡一直掌握著奉軍的精銳部隊。起兵前,郭松齡手中更是握有奉軍中的絕對主力。所以,郭松齡一反,張作霖猶聞晴天霹靂,驚得好半天說不出話來。如果不是后來得到日本人的支持,逆轉了形勢,后果真是不堪設想。
郭松齡反奉,對張作霖和奉系集團是個沉重的打擊,在張作霖的個人生涯中也是一次巨大的挫敗。在奉系集團內部,雖然有過像湯玉麟、張景惠、楊宇霆那樣身居要職的人反對過他,但最后都有驚無險,平安地渡過危機,反而被他利用,樹立起自己的威信,使奉系內部更多的人死心塌地地跟從他打天下。但郭松齡的反叛,事情就不這么簡單了。因為在奉系所有人的眼中,郭松齡就等同于張學良,誰都知道張作霖對郭松齡恩重如山,郭松齡唯老張家是從?,F(xiàn)在最恩寵、最信任的人反了,等于在張作霖心中剜了狠狠的一刀,讓他在所在人面前都覺得抬不起頭。
在處理郭松齡反奉兵敗的善后會議上,張作霖仍恨恨不休地大罵張學良和郭松齡:“我姓張的用人,向來一秉大公,賞罰分明,并不是我自己養(yǎng)出來的都是好的。小六子(張學良)這個損種上了郭鬼子的賊船……我姓張的向來一秉大公,李景林、張效坤(張宗昌)、許蘭洲這些人都是外來的,和我素無瓜葛;還有于孝侯(于學忠)是吳子玉(吳佩孚)的外甥,誰不知道我和曹吳對頭多年,可是我對他外甥是重用的。郭鬼子這個鱉羔子,到沈陽來,打個行李卷,只有兩個茶碗還有一個沒把的。小六子說他是個人才,能吃苦耐勞,我一次就給他兩千塊大洋,給他安家。那時候他感激的把他媽給我當老婆他都愿意。他自以為有功,在座的誰不比他資格老?湯二哥和我穿一條褲子,出生入死,現(xiàn)在和郭鬼子拉平輩。小六子上了賊船,郭鬼子教他學李世民……”張作霖一生崇信關羽,講究忠義,對所謂的離經叛道、忘恩負義深惡痛絕。所以,事后不但將郭松齡處決,還把他剁去雙腳,在小河沿曝尸三日,并將其慘象拍成照片分發(fā)東三省全境。
張氏父子是頂天立地的風云人物,郭松齡是一個治軍嚴謹、能征慣戰(zhàn)的帥才。郭松齡和張學良之間本可以造就歷史上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的人生傳奇,張作霖與郭松齡也同樣可以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伯樂和千里馬??墒沁@一切都因為郭松齡的武裝反奉,變成了不可能,歷史到此也只能畫上一個模糊的刪節(jié)號,留待人們去回味,去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