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北平王王處直:五代前期割據(jù)幽州部分的軍閥

2016-07-05 18:49:45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王處直(?~922年),字允明,五代十國初期北平國的統(tǒng)治者,王處存之弟。公元900年,王處直繼任義武軍節(jié)度使,從而成為唐朝末期北方的一個割

王處直(?~922年),字允明,五代十國初期北平國的統(tǒng)治者,王處存之弟。公元900年,王處直繼任義武軍節(jié)度使,從而成為唐朝末期北方的一個割據(jù)者。909年,后梁朱溫封王處直為北平王,建立北平國。921年,其養(yǎng)子王都發(fā)動兵變,囚禁王處直,次年,王處直被王都殺死。

王處直,字允明,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王氏祖輩世代都是長安的富族,其父王宗,善于經(jīng)商,很是富貴,并且出任唐朝的神策軍吏、金吾大將軍、左街使,遙領興元節(jié)度使。其兄長王處存,因為父親的地位,在定州得到了右軍鎮(zhèn)使的職位,后來又升遷為驍衛(wèi)將軍、左軍巡使。

乾符二年(875年),黃巢起義軍攻陷唐朝都城長安,唐僖宗出逃川蜀。王處存得到消息后,悲痛不已,隨即自行率本部兵馬去為皇帝護駕,先派二千兵馬前往山南保護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涇原行軍司馬唐弘夫擊敗黃巢軍將領林言、尚讓,王處存從渭北率五千精兵,乘夜進入京師。黃巢軍見形勢不利,率軍撤離。王處存進京后,市民因為歡慶而堵塞了道路,隊伍因此而被沖亂。黃巢聞訊后,從灞上回軍再襲長安,唐弘夫戰(zhàn)死,黃巢軍再次奪取長安,王處存大敗而歸。

為了平定戰(zhàn)亂,王處存以結為姻好為名,請李克用出兵幫助剿滅叛亂,李克用出兵后,長安隨即被收復。隨后,王處存又派大將張公慶率精兵三千,結合諸軍在泰山進攻黃巢起義軍。

立功

乾符六年(879年),王處存因為在平定黃巢起義中所立功勛,被任為義武軍節(jié)度使。從此,王氏開始世襲統(tǒng)治定州。

成就

乾寧二年(895年),王處存去世,其子王郜繼任義武節(jié)度使,王處直為后院中軍都知兵馬使。

光化三年(900年),后梁朱溫派兵進攻定州,王郜派王處直在沙河抵抗梁兵,結果為梁兵大敗,隨即部隊發(fā)生兵變,眾將領推舉王處直為首領,率兵回定州驅逐節(jié)度使王郜,王郜逃亡晉,王處直成為義武節(jié)度使,從此王處直開始了對定州22年的統(tǒng)治,成為北方重要諸侯之一。

梁兵進圍定州,王處直出絹十萬匹犒勞梁兵,向梁軍求和,表示愿意絕晉事梁,與后梁結盟。朱溫上表封王處直為義武軍節(jié)度使,累封太原王。

907年,朱溫取代唐朝建立后梁,909年,封王處直為北平王,北平國建立。

榮譽

后梁開平四年(910年),后梁派兵進攻鎮(zhèn)州的趙王王镕,王镕向晉王李存勖求救,此時,王處直也派人到晉國,表示愿意絕梁與晉結盟。晉王派兵救援王镕,王處直率五千精兵出征,大敗梁軍于柏鄉(xiāng)。其后的十數(shù)年中,晉王李存勖北上攻滅桀燕,南下進取魏博,與后梁大戰(zhàn)于黃河,王處直都率兵相助。

王處直雖然歸附于晉王李存勖,但卻保持著半獨立的狀態(tài),是北方一個重要割據(jù)者,專制于義武鎮(zhèn)。義武軍統(tǒng)有易、定、祁三州,治于定州,王處直被封北平王后,北平國實質上已經(jīng)建立,北平國東北與桀燕比鄰,南與趙國和后梁相接,西部則是逐漸強盛的晉國,地理環(huán)境極其重要。王處直稱雄北平竟長達22年之久。

寵奸

王處直好于巫術,他手下有個人叫李應之,是個道士,王處直得了病,李應之用旁門左道給王處直醫(yī)治,結果王處直的病碰巧在這時好了,于是王處直便以為李應之是神人,很是寵信他,還讓他穿著道士的衣服,讓他做了行營司馬,軍政大小事情都讓他給決斷。軍中的將領們都知道這樣潛伏著大的危險,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敢向王處直進諫。

李應之原在陘邑收養(yǎng)了一個小孩,本來叫劉云郎,李應之收他做了養(yǎng)子,后來因為王處直沒有兒子,便把劉云郎給了王處直,說這個孩子生有異樣,王處直收其為養(yǎng)子,改名為王都,因而更加寵信李應之了。

于是,李應之就更加驕橫了,他征集壯丁,另立新軍,治于博陵坊,四面開門,都是用的旁門左道。王處直手下將領都知道這是一個禍患,但是還是沒有人敢進諫直言。

幽州的軍隊借道定州到京師的時候,王處直派甲士埋伏在城外,以防不測,幽州軍隊走后,甲士們進城包圍了李應之的府第,擒殺了李應之,隨后進見王處直,請求殺了王都,王處直不同意。

第二天,在論功行賞的時候,王處直暗地里記下了甲士的姓名,自隊長以上的將領,在其后二十多年里,都被王處直以各種罪名殺死,無一人幸免。

身亡

921年,趙王王镕被其養(yǎng)子張文禮弒殺,李存勖派兵討伐張文禮,王處直與將領們商議說:“鎮(zhèn),定之蔽也,文禮雖有罪,然鎮(zhèn)亡定不獨存?!庇谑桥扇苏埱罄畲孥貌灰l(fā)兵。李存勖把張文禮寫給后梁的蠟書給王處直看,說:“文禮負我,師不可止?!?/p>

王處直有個兒子王郁,在王郜逃亡晉國的時候,也逃到了晉國,晉王把女兒嫁給了他,被封為新州防御使。王處直聽說李存勖決意要討伐張文禮,心里很惶恐,于是,就與王郁謀劃,讓王郁引契丹進軍入塞,來牽制晉兵,并許諾讓王郁成為他的繼承人。王都聽說后,很不高興。

王郁引契丹軍進入定州后,定州人民都很埋怨,王都的手下一個小吏和昭訓勸王都舉事,王都于是就發(fā)動兵變,將王處直軟禁在西宅。王都自稱義武軍留后,大肆殺戮王氏子孫和王處直的手下將領。

第二年(922年)正月元旦,王都到西宅拜謁王處直,王處直憤怒的捶著胸口,大喊道:“逆賊,吾何負爾?”當時王都身邊沒有帶人,王處直就想去咬王都的鼻子,王都甩了甩袖子就走了,王處直被殺。

國滅

王都囚禁王處直后,晉王李存勖大敗契丹于沙河,進軍到定州,王都再次歸附晉王,李存勖封王都為義武軍節(jié)度使,并讓他的兒子李繼岌娶了王都的女兒。此后,王都因為女婿李繼岌的關系,一直享受著李存勖的厚待。

923年,李存勖稱帝,建立后唐,李存勖即為后唐莊宗。李存勖死后,明宗李嗣源即位,明宗厭惡王都的為人,密謀除掉王都,漸漸地王都有了反叛后唐的念頭。而當時,后唐正在對契丹用兵,常常從定州經(jīng)過,再加上王都又對朝廷的供奉不足,于是王都心里就更加惶恐了,他的謀士和昭訓說:“天子新立,四方未附,其勢易離,可為自安之計。”

不久,朱守殷在汴州造反,王都也于928年發(fā)動反叛,并派人用蠟書招集青、徐、岐、潞、梓五個鎮(zhèn)一起反叛,結果,沒有一個藩鎮(zhèn)響應。后唐明宗派王晏球討伐王都,王都無奈之下,只好又與王郁勾結,讓王郁招契丹為援助。契丹派禿餒率上萬騎去營救王都。王都派遣指揮使鄭季璘、龍泉鎮(zhèn)將杜弘壽率二千兵馬迎接契丹軍,結果被王晏球大敗,鄭季璘、杜弘壽被俘虜。王晏球責問鄭季璘和杜弘壽:“我曾經(jīng)派人招降你們,你們?yōu)槭裁床粴w降呢?”杜弘壽回答說:“我身受中山兩世的恩情,不敢有二心。”隨即被殺死,死時仍然神情自若的樣子。王晏球隨后又在曲陽大敗王都軍以及契丹軍,王都和禿餒帶著殘余的數(shù)騎逃回定州城閉門不出。

王都在定州城中的兵馬少,只有契丹的二千多人守城,王都稱禿餒為餒王,并屈身侍奉他。諸將領中有的想要出城投降,王都嚴密的視察,一旦發(fā)現(xiàn)就將其殺死,因此殺戮不斷。

天成四年(929年)二月,定州城最終被后唐軍攻破,王都和家屬全都自焚而死,而王處直所創(chuàng)建的北平政權也隨之滅亡。

王處直之所以能夠在五代十國這個戰(zhàn)亂的時代成為北方的重要藩鎮(zhèn)之主,很大原因是因為他的出身:王處存的弟弟。王處存本為義武軍節(jié)度使,王處存死后,王處直無疑成為定州最有威信的人,新繼任的節(jié)度使王郜在資歷不如王處直,后梁朱溫的進攻無疑是推波助瀾,王處直因為作戰(zhàn)失敗而發(fā)動兵變成為了義武節(jié)度使。王處直統(tǒng)治易定祁三州長達22年之久,卻毫無一點建樹,完全憑借著依附于晉而得以保境。王處直自身又寵信奸佞,昏庸驕橫,最終只落得個兵變被囚禁,被自己養(yǎng)子殺死的結果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