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墻頭草”們
先說馮道,在唐末先投劉守光作參軍,劉敗后投河東監(jiān)軍張承業(yè)當巡官。后經張承業(yè)推薦為晉王所用,任河東節(jié)度掌書記。此后,又唐莊宗的戶部尚書、翰林學士,明宗時出任宰相。后晉高祖、出帝時均連任宰相,契丹滅晉后,被任為太傅,后漢代晉后任太師,后周代漢后依然任太師。周世宗征北漢前,馮道極力勸阻,激怒了周世宗,因而不讓他隨軍,令他監(jiān)修周太祖陵墓。當時馮道已患病,葬禮完成后就去世了,被周世宗追封為瀛王??芍^“有奶便是娘”,不論那個朝代更換,都能輔政,典型的“有奶便是娘”。難怪歐陽修罵馮罵其,“曾事四姓,相六帝,沒節(jié)氣?!薄ⅰ盁o廉恥者”馮道那,據(jù)說“有奶便是娘!”一詞就是由此而出。
“忠誠”于“節(jié)操”,不單是古人,就是今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做人的操守,何況為官。正所謂“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事二夫”,但見利忘義、“有奶便是娘”、“ 輕狡反復,唯利是視”的之人不乏其人。
一、東漢的呂布
董卓入京后,誘使呂布殺死丁原,率其眾來投。董卓大見親侍,令布為騎都尉,隨侍左右。布亦父事董卓。然董卓常因小忿而欲殺布,布懼,在司徒王允的教唆下殺掉了董卓。卓黨李傕等嘯聚為賊,攻打長安,布不能拒,逃走,先后投靠袁術、袁紹、張楊,最后在張邈、陳宮的策劃下入主兗州,與曹操展開數(shù)度激烈的爭奪戰(zhàn),先勝后敗,投靠徐州的劉備,屯兵小沛。呂布趁劉備攻袁術之機奪取了徐州,后在曹操的調解下與備和解。袁術攻打劉備,呂布以轅門射戟為賭注,使袁軍退卻。袁術起兵伐呂布,被呂布擊敗。但后曹操和劉備聯(lián)軍攻打,困守下邳。布雖驍猛,然無謀而多猜忌,又信妻言,不納群下之言。曹操塹圍三月,呂布軍上下離心,其將侯成、宋憲、魏續(xù)縛陳宮,將其眾降;呂布亦就縛,與陳宮、高順被戮于白門樓。呂布性情輕狡反復,唯利是圖,注定了其能稱雄一時而不能成大業(yè)的命運,歷來被當作反復無常的典型。
二、東晉的劉牢之
劉牢之乃東晉名將,官至征西將軍,都督兗、青、冀、幽、并、徐、揚州和晉陵諸軍事。出身將門,驍勇善戰(zhàn)。東晉太元二年,應募參加兗州刺史謝玄統(tǒng)轄的“北府兵”,初任參軍。四年,隨謝玄在盱眙一帶擊敗前秦軍的進攻,升鷹揚將軍、廣陵相。八年,淝水之戰(zhàn)時,他率精兵5000夜襲駐洛澗的 5萬前秦軍,并分兵斷其退路,使前秦軍腹背受敵,迅速崩潰,爭渡淮水,梁成等10名將領陣亡,士卒損失1.5萬人。初戰(zhàn)告捷,對整個戰(zhàn)爭的勝利起了重大作用。他因功晉龍驤將軍、彭城內史。九年,隨謝玄北伐,收復了今河南、山東、陜西南部等地區(qū)。后曾參與鎮(zhèn)壓浙東農民起義軍。淝水之戰(zhàn)后,東晉朝廷內爭復烈。兗、青州刺史王恭、驃騎大將軍司馬元顯、荊州刺史桓玄等為爭奪朝權,都拉攏手握強兵的劉牢之。劉對他們先靠后反,反復無常,致使將佐逐漸離散。不久,其兵權為桓玄所奪。元興元年,被迫自縊。
三、北魏的侯景
侯景先在北魏權臣爾朱榮帳下,后歸高歡,成為東魏丞相高歡手下的一員大將。擁兵十萬,鎮(zhèn)守河南。高歡臨死的時候,怕侯景靠不住,派人把侯景召回洛陽。侯景聽到高歡死了,就不接受東魏的命令,帶著人馬投降了西魏。西魏丞相宇文泰也不信任侯景,一面接受侯景的獻地,一面召侯景到長安去,準備解除他的兵權。侯景不肯上宇文泰的當,又轉向南梁投降。梁武帝不聽大臣的勸阻,接受了侯景的投降,把侯景封為大將軍、河南王。東魏進攻侯景,侯景大敗,只剩下八百個人逃到南梁境內的壽陽。不久起兵反叛,于549年攻破建康,梁武帝蕭衍被困餓死,侯景又立太子蕭綱為皇帝,侯景自封為大都督。臺城在久圍之下,糧食斷絕,疫疾大起,死者十之八九。侯景進入建康后,“悉驅城市文武,裸身而出”,“交兵殺之,死者三千人”,又“縱兵殺掠,交尸塞路”。西元548年,侯景擁立蕭正德為皇帝,改元正平元年。侯景陸續(xù)派軍在三吳地區(qū)大肆燒殺搶掠,簡文帝大寶二年,被陳霸先、王僧辯所擊敗。侯景企圖逃亡,被部下所殺,結束了他可恥的一生。
四、金朝的孔彥舟
金朝名將孔彥舟。北宋末欽宗趙桓靖康元年,應募從軍升至京東西路兵馬鈐轄。金軍入山東,他率部南逃,所經之地,沿途燒殺搶掠,未幾,升任沿江招討使。高宗趙構建炎四年,鎮(zhèn)壓洞庭湖義軍,殺害鐘相,在湖南大肆燒殺。1132年叛降偽齊從劉麟攻宋,偽齊廢,為金將,從宗弼攻陷鄭州、濠州等地,鎮(zhèn)壓太行義軍,官至河南尹、南京留守,其將死前,猶上表勸金帝完顏亮奪取宋之淮南。孔彥舟身為漢人,先為宋將,后降偽齊,繼歸金朝為將,不僅身歷三朝,且為虎作倀,引導金人屠殺漢民,其可恥行徑歷來為人所不齒。但是孔彥舟的叛變南宋統(tǒng)治者也應負一定的責任,頗具大將之才的孔彥舟曾給南宋皇帝上書請求獨當一路而不可得,但到了偽齊和金國,執(zhí)政者卻放心地讓他獨率一軍。據(jù)史書記載,當孔彥舟剛歸劉豫,劉豫就敢于派他獨領一軍打光州,后來兀術給予他先鋒、防御使、都指揮使兼知東平府、廣平郡王、南京留守等有職有權、軍政集于一身的要職,君臣相得,孔彥舟自然感激涕零而竭力為之了。假如南宋統(tǒng)治者能給予孔彥舟以充分的信任和足夠的重用,那么他很可能也會和岳飛、韓世忠等人一樣成為名垂青史的抗金英雄;可惜,歷史是不能假設的,反復無常的孔彥舟也只能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了!
五、明末的吳三桂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逼近北京,吳三桂奉旨入援京師,卻首鼠兩端,故意在路上拖延觀望,坐視北京城破,明朝覆亡。北京失陷后,吳三桂撤兵退保山海關。為了保持自己的特權地位,吳三桂最初決定投降李自成。因其妾陳圓圓被李自成部將掠去,其父也被拘押“拷掠甚酷”,大怒降清,引清軍入關,大敗李自成,受清封平西王。吳三桂又為清軍先鋒,追擊李自成,并平滅陜西等地的流寇余部,并滅四川軍閥張獻忠。清順治十四年,會同清軍多尼等進攻南明云貴等地區(qū)。十六年,清廷命他鎮(zhèn)守云南,引兵入緬,迫緬王交出南明永歷帝??滴踉?,吳三桂殺南明永歷帝于昆明。同年,清廷晉封吳三桂為平西親王,兼轄貴州省,永鎮(zhèn)云貴。與鎮(zhèn)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鎮(zhèn)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子尚之信相呼應,成為擁兵自重的三藩。清廷于康熙十二年令撤藩。吳三桂聞訊后叛清,并聯(lián)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其它反清勢力,史稱三藩之亂??滴跏吣辏瑓侨鹪诤虾庵莘Q帝,國號大周,建元昭武。同年秋在長沙病死。其孫吳世璠繼位,退據(jù)云南??滴醵昀ッ鞅粐?,吳世璠自殺,余眾出降。吳三桂的子孫后代被徹底殺光,包括襁褓中的嬰兒。吳三桂一生身經兩朝、歷事三主,心狠手辣、反復無常,只知投機專營,毫無氣節(jié)可言,是一位典型的反復小人和野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