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曾國藩如何建立廣泛人脈從而步步高升的
劉傳瑩對曾國藩的學術影響很大。劉傳瑩是湖北人,但湖南、湖北在雍正元年(1723)之前是一個省,稱湖廣省。湖北省的京官也是曾國藩交往的對象。道光二十六年(1846)十月,曾國藩又生病了,便向皇帝請假,去城南報國寺養(yǎng)病,在此結識了劉傳瑩。劉傳瑩治古文經(jīng)學,精通考據(jù),曾國藩不時向他請教。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曾國藩懂得了考據(jù)學,彌補了學識上的欠缺,改變了他對考據(jù)學的看法,提高了認識,在學術上走向全面發(fā)展的道路。為他以后在學術上獨樹一幟,自成一家奠定了基礎。
同年關系,也就是同學關系,這是一種最為真摯、最為親切的情感。他與同學互相幫助、互相扶持。在同學中,他與梅霖生、陳源兗關系最好。三人經(jīng)常在一起吟詩作對,喝酒下棋,上至國計民生,下至油鹽醬醋,無話不談。
道光二十一年(1841)五月十五日,梅霖生因患咯血病,奄奄一息,曾國藩忙前忙后,請吳廷棟前往診治。十六日,曾國藩再到吳廷棟家,不料吳廷棟恰巧有事外出,他撲了個空。第二天,他又不厭其煩地再次前往,終于邀請到吳廷棟出診。梅霖生的病總不見好轉,十九日下午,曾國藩還是放心不下,又到梅霖生家詢問病情。二十五日,聽到梅霖生病逝的消息,悲痛不已。七月十五日,梅霖生的靈柩出城,曾國藩坐車送至東便門。
師生、同鄉(xiāng)、同年,對曾國藩在京城的工作和生活都帶來了直接的影響。還有一種,便是親族血緣關系,雖然對曾國藩的京官生涯影響不大,卻對他日后練湘軍,走向事業(yè)的巔峰起著杠鼎的作用。
俗話說,“打虎莫過親兄弟”。曾國藩非常注意培養(yǎng)與兄弟們的感情。當初入京時,還特意打算把弟弟們帶到北京,讓他們開闊視野,磨煉心志才能,但由于經(jīng)費問題,只能帶曾國荃一人前往。道光二十一年(1841)八月下旬,曾國荃因思鄉(xiāng)心切,想回湖南,但曾國藩怕耽誤他的學習,再三勸阻。曾國荃畢竟小孩心性,竟賭氣不說話,不讀書,也不和曾國藩一家人同桌吃飯。
曾國藩無奈之下,叫家人將自己的餐具也送到弟弟房中,他和弟弟促膝談心,苦口婆心地對曾國荃說:“如兄弟有不對的地方,必須明言,萬萬不可以暗中生氣較勁,如果你提出意見,我沒采納,你可以寫信告訴父親?,F(xiàn)在你要獨自一個人回去,浪費路費與光陰,而且道路遙遠艱險,祖父母、父母聽見后,必然食不甘味,寢不安枕,我又怎么能放心呢?”談完之后,還是放心不下,又給曾國荃寫了一封二千字的信,還作詩一首,勸告曾國荃在北京安心學習。曾國荃終于被兄長的誠心感動,并開始反思自己的任性妄為,至十一日,曾國藩生日,曾國荃買來酒菜,為哥哥慶祝,一家人又坐在一起吃飯,和好如初。曾國荃也開始讀書,后來成為曾國藩大展拳腳的好幫手。
雖然祖父再三叮囑家中開支無需曾國藩操心,京官收入也不高,但曾國藩一直竭力補貼家用。道光二十七年(1847)六月,曾國藩就托好友金竺虔寄回五十兩銀子,分配是這樣的:六弟、九弟在省城長沙讀書,開銷較大,給二十六兩,四弟、季弟學費六兩,買漆四兩,歐陽太岳母奠金四兩,還余十兩。曾國藩讓叔父將這十兩銀換成銅錢,分送給親戚族中最窮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