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皇帝在位幾年又將皇位傳給了哪位皇子
嘉慶皇帝,是清朝第七個皇上,也是清朝入關以來的第五位皇上。嘉慶皇帝,在位時間一七九六年到一八貳零年,在位二十五年。嘉慶二十五年去世,終年六十一歲。廟號仁宗,謚號: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
嘉慶帝名字是愛新覺羅·颙琰,原名為永琰。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皇子,母后是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永琰其實不是十七位皇子中最出色的,并且嘉慶的母后也并不是得寵的,但是嘉慶從小便謙虛謹慎,為人和善,看起來像是比較容易控制的。所以,嘉慶被皇上選中,與乾隆三十八年的時候被秘密的封為儲君,隨后,在乾隆六十年的時候,嘉慶被正式的立為太子。并且,在第二年的時候,乾隆便把皇位傳給嘉慶。這是歷史上第一次“生前傳位”,并且也是最順利的一次傳位,但僅僅是“傳位”。并沒有真正的把皇權傳給嘉慶,嘉慶繼位后,皇權還是被太上皇乾隆所控制。
但是嘉慶是比較沉穩(wěn)好控制的,所以,也一直沒什么怨言。在嘉慶四年的時候,乾隆皇帝死后,嘉慶便開始親政。剛開始的時候,便誅殺了大貪官和珅,并且大幅度的整理朝中的不良風氣。但是,嘉慶做事情太過沉穩(wěn),并沒有真正的從根本上改變當時朝中的頹局,所以,嘉慶在位便是碌碌無為,沒什么大的過失,同時也沒有什么大的作為。
嘉慶在位多少年
嘉慶的父親乾隆,是清朝歷史在位時間上僅次于康熙的一位皇帝,而實際上,乾隆實際掌權的時間達到六十三年,是中國歷史上掌權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那么乾隆的兒子嘉慶在位多少年呢?
嘉慶皇帝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即公元1760年,名愛新覺羅·永琰,登基后改為颙琰。乾隆六十年的時候,乾隆將帝位禪讓給颙琰,自身退居幕后,稱太上皇,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次政權交接平穩(wěn)過渡。嘉慶即位之初,并無實權,朝政仍由他的父親乾隆皇帝掌握。
嘉慶四年正月,乾隆皇帝駕崩。在喪期,嘉慶頒旨誅殺權臣、大貪官和珅,這無疑向天下宣告其開始親政。同時他又頒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打擊貪污,整頓吏治,興修水利等,標志著其邁出了親政的第一步。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因北京天氣炎熱,嘉慶皇帝從圓明園出發(fā),到承德避暑山莊避暑。七月二十五日,嘉慶帝突發(fā)心臟病而死,終年61歲。根據后世推測其死因,有可能是中暑引發(fā)了心腦血管之類的疾病而暴斃。
通過以上的史實,我們可以來計算一下嘉慶在位多少年及其親政多少年。乾隆皇帝禪讓帝位在嘉慶元年正月,也就是1796年,而嘉慶皇帝去世是1820年農歷七月。也就是說,嘉慶皇帝在位時間長達二十五年七個月。而乾隆去世在嘉慶四年,也正好是正月,也就是1799年,也就是說,嘉慶皇帝實際掌權的時間是二十一年七個月。
嘉慶傳位給誰
嘉慶皇帝一共由五個兒子,除了長子早夭之外,長大成人的還有四個,分別是綿寧、綿愷、綿忻和綿愉。眾所周知,嘉慶之后的皇帝是道光,那么道光皇帝是誰,嘉慶傳位給誰了呢?
早在嘉慶皇帝剛剛即位不久的時候,曾經寫過一道密詔,內容是關于立儲的問題。在密詔上,很明確地指定立綿寧為太子。這件事發(fā)生在嘉慶四年,當時綿寧十八歲,綿愷四歲,綿忻和綿愉尚未出生。但是到了嘉慶二十四年,時過境遷,情況已經發(fā)生了變化。
首先,綿寧長得比較難看,又瘦又老,當時有個朝鮮使節(jié)描述綿寧說:“皇長子面貌涼薄”。就是很清瘦,簡直可以用“猥瑣”兩個字來形容。
其次,已經二十四的綿忻表現(xiàn)出來的聰明和才干,遠勝于他的哥哥綿寧。
第三,綿寧和綿忻雖然都是皇后嫡出,但綿寧的母親孝淑?;屎笤缭诩螒c二年的時候就已經死了。而綿忻的母親孝和?;屎笫乾F(xiàn)任的皇后。在兩人同是嫡出的身份上,綿忻比綿寧更有競爭力。
所以,從各方面考慮,嘉慶皇帝在晚年曾經考慮過重新另立皇儲的決定。把綿寧換成條件更優(yōu)秀的綿忻。關于這一方面的論證也有依據,如嘉慶二十四年的時候,嘉慶將僅有十四歲的綿忻封為瑞親王。十四歲的孩子,當時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功績,但是嘉慶此舉,無疑是表現(xiàn)了對綿忻的喜愛。而在嘉慶四年的時候,當初立綿寧為皇儲的時候,除了一道密詔,還有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的詔書。但是這道詔書在日后忽然被撤出,而在道光即位后,這道詔書便不再提及。這足能證明當時嘉慶皇帝有另立儲君的意思。
那么嘉慶傳位給誰了呢?在嘉慶二十五年的時候,嘉慶帝去了熱河,不料得病,越來越重。在還來不及宣布皇儲的時候,就一命嗚呼了。消息傳到北京,此時孝和?;屎髤s突然頒布懿旨,宣布由綿寧即位。她這樣的舉動,除了孝和睿皇后是個比較仁德的皇后之外,更主要的是,如果她宣布立綿忻為帝,恐怕會引起朝臣的不服,更有甚者,會指責她偏愛自己的孩子,而宣布立綿寧為帝,既可以免去一場朝廷的政治危機,還能順水推舟,得到道光帝的尊重。所以在道光帝即位后,對自己的繼母尤其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