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西楚霸王項羽不過烏江 竟是因為封鎖過不去?

2017-06-08 18:15:1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一首《題烏江亭》讓我們看到了古人對項羽的悵惘。是的,留得青山在不愁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一首《題烏江亭》讓我們看到了古人對項羽的悵惘。是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項羽為何就偏偏和烏江執(zhí)拗起來了呢?

流傳最為廣泛的說法,項羽是因為無臉面見江東父老而自殺。據(jù)《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戰(zhàn)爭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后,項羽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從速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報仇雪恨,可是項羽卻笑著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劍自刎而死。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項羽不是不想過江,而是根本沒有機會過江。中國著名學者馮其庸在其文章《項羽不死于烏江考》中,具體論證了《史記》、《漢書》、《楚漢春秋》對于項羽之死的描述,指出《史記》有關項羽之死的悉數(shù)文字,除《項羽本紀》中有“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船待”兩處涉及烏江外,其余無一處寫到項羽烏江自刎。反倒是清晰提到:項羽“身死東城”,“使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等。他還通過《括地志》和《江表傳》等篇章作了對于地理位置的考察,通過實地查勘考證,項羽確死于東城,即今天的安徽定遠縣,此地離烏江有120千米。至于《項羽本紀》中兩處涉及烏江的記述,馮先生認為是司馬遷記敘上的錯誤,并導致了今后的以訛傳訛。

這種觀點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計正山先生依據(jù)《史記》、《漢書》中的“灌嬰傳”,認為項羽并非在烏江“自刎而死”,而是在定遠東城就被“搏殺而死”。

但這種說法同樣充滿了推測和猜想,遭到許多學者的對立。根據(jù)《太平寰宇記》等資料記載,兩漢時期的東城縣,是江淮之間的一個轄境寬廣的大縣。從現(xiàn)在定遠東南的池河上中游區(qū)域,越過江淮分水嶺,包含今滁縣西南境、肥東東境、全椒西南境,直到今和縣烏江的沿江一帶。晉太康六年在設東城縣界設置單獨的烏江縣。

章學誠在《和州志補沿革》曾指出:“秦為九江郡之歷陽及東城烏江亭地……晉太康元年屬淮郡,其歷陽及東城烏江亭地如故?!币簿褪钦f,在楚漢戰(zhàn)爭時期,東城是一個范圍寬廣的行政區(qū)域,烏江是包含在東城縣內(nèi)的,因此司馬遷所說的“身死東城”與“烏江自刎”并不矛盾,而是為避免同義重復而使用的描繪方法。

那么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這終究是個未解之謎。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