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左宗棠到底是如何應對官場潛規(guī)則的?
左宗棠是清朝大臣,著名湘軍將領,一生親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率軍平定陜甘回變和收復新疆等重要中國歷史事件。左宗棠少時屢試不第,功名止于舉人,轉而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鉆研輿地、兵法。后竟因此成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后破格敕賜進士,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官場上總會有這樣那樣的規(guī)則,明的暗的,如果一個處理不好,烏紗帽要么變小要么就是不保了,那么做到名臣這個位置的左宗棠是如何應對官場上的潛規(guī)則的呢?
“顯規(guī)則”寫在種種制度文本中,被統(tǒng)治者所公開倡導?!皾撘?guī)則”則像一只隱形魔手,操縱著一些人按它的方式運行。
清代官場的潛規(guī)則表現(xiàn)于諸多“陋規(guī)”。據(jù)統(tǒng)計,清咸豐年間的陋規(guī)舉其大者有節(jié)壽禮、程儀、卯規(guī)、別敬、秋審部費、晉升部費、門生禮、浮收、勒折、簽子錢等。
左宗棠在寫給戶部尚書閻敬銘的信中說:“官之薪廉,應得者也。此外,如相沿之陋規(guī),或借以辦公,或取以作交際之用,尚可謂為應得之款;致因巧而創(chuàng)立名色,因營私而潛通請托,若亦應得而以陋規(guī)寬之,是夷、跖可同科,貪夫多僥免,法未立而弊已滋矣?!?/p>
基于當時的吏治狀況,左宗棠對謀于私利者,堅決反對,毫不假借。他在整治吏治轉移官場風氣時,對陋規(guī)中的私儀與禮規(guī)即嚴加禁絕,行文通飭所屬文武印委員弁刪除節(jié)慶賀禮,勤思職守。
1879年,第一任甘肅學政許應驥任滿回京,他照廣東規(guī)矩,要一筆路程費。左宗棠認為,十八省中只廣東一省有此陋習,甘肅是窮苦省份,且正在裁革陋規(guī),豈有新設之理?因此沒有致送。
左宗棠以身示范,表率他人。從陜甘總督離任時,陜西布政使王思沂知道他一生清廉,又博施廣惠,宦囊所剩無幾,怕他在京不夠日常開銷,想到從前陜西經收甘肅捐輸,剩有一筆尾款,恰好可以“移濟匱乏,廉惠不傷,與者與受者均有以自處”。左宗棠婉拒了這筆別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