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面鐵血四阿哥的唯一信賴 追風少年十三爺
了解清史的朋友,甚至看過一點清宮劇的觀眾都知道,雍正皇帝即位前后,在朝堂上面臨著巨大的政治壓力。
造成這種壓力的,既有八賢王胤禩,也有大將軍王胤禵。至少在某一個歷史時刻,這兩位阿哥的呼聲都曾蓋過四阿哥。
為了對抗這種巨大的壓力,四爺表面上歸去來兮,暗地里卻不得不組建自己的政治聯(lián)盟。
隆科多、年羹堯之流自不必說,算他們選對了主。而有一個人對四爺?shù)闹С?,卻尤為讓人矚目,他就是十三阿哥胤祥。
按道理說,大家同為皇子,都有皇位繼承權,憑什么要不遺余力地去支持自己的兄弟而絲毫不為自己著想?比如十四爺,隨著康熙寵愛日盛,支持八爺?shù)牧Χ染兔黠@弱了下來。
而偏偏這位追風少年十三爺,就是一直死心塌地支持他的四哥。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給所有有心儲位的皇子打了一針強心劑。當時風頭正盛的八爺尤其賣力,集結數(shù)位兄弟和朝中大員,組成了一個龐大的政治聯(lián)盟。
胤祥絲毫不為所動,在他心中,能登大位的始終應該是他四哥。
所有人都在燒熱灶,他偏偏要去燒冷灶,最后,這灶火還真讓他燒旺了。
依靠著自己的精心策劃和其他人的幫助,雍正如愿以償,坐上了龍庭。但是在最初幾年,他這把椅子坐得并不安穩(wěn)。
雍正愈發(fā)要倚重胤祥來鞏固自己的皇位,而且對于這位弟弟,他不用起任何的戒心。
胤祥本人被封為和碩怡親王,將他原本地位低下的母親追封為敬敏皇貴妃,陪葬于康熙帝景陵。
胤祥的母親當時已經(jīng)去世二十多年,世人幾乎以及遺忘了她的存在。雍正此舉,牢牢地抓住了胤祥的心和他敬敏皇貴妃家族的支持。
胤祥忠心耿耿,恪盡職守,在為雍正剪除政治對手時立下了汗馬功勞。
雍正帝曾手書一塊“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大匾賜予胤祥,并稱贊他克憚忠誠、公爾忘私、視國如家。
雍正皇帝向來冷面鐵血,能得他如此贊譽的人,縱觀一朝,唯十三爺一人而已。
除了名聲和地位,實質上的好處也很多。胤祥的俸祿、儀仗、護衛(wèi)規(guī)格,皆為群臣之冠。
胤祥在他短暫的生命中,還立下過不少功勞。
他解決了京城一到夏季就洪水爆發(fā)的難題,在軍機處協(xié)助皇帝處理了大量西北戰(zhàn)事問題,甚至連雍正皇帝的陵寢都是由他親自選址。
雍正八年,怡親王胤祥因病去世,雍正悲痛不已,下令輟朝三日。因胤祥功大,得到世襲罔替的許可,為鐵帽子王,配享太廟。
雍正繼位以后,為避諱下令將所有兄弟名字中的“胤”改為“允”。惟有十三爺死后,雍正帝又將他的名字恢復為胤祥,這成為清朝唯一一不避帝諱的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