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中國軍訓歷史悠久 孔子也當過軍訓教官

2017-05-11 20:56:38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在中國歷史上,很早就開始了對學生的軍事教育,周朝的標準課程有“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射就是射箭技術,御則是駕駛馬車

在中國歷史上,很早就開始了對學生的軍事教育,周朝的標準課程有“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射就是射箭技術,御則是駕駛馬車的技術,因為一直到春秋時戰(zhàn)車都是戰(zhàn)場上重要的作戰(zhàn)工具。

孔子是中國民教育的開創(chuàng)者,他在教育過程中,將射御之術看得與禮樂教化一樣重要,《孔子家語·觀鄉(xiāng)射》就記載有孔子教射的內容。

秦漢之時,學校軍訓則開始走下坡路了。儒家學術逐漸被奉為正統(tǒng),隨著略去軍事教育內容的新六藝成為主導,軍訓的職能弱化為一種禮儀程式。

隋朝時,開始“偃武修文”大力削減武備,國家教育重點由學武轉為修文??婆e開始成為主流,文、武分舉后,文舉不考武學,文人學子為謀取功名,無暇學習軍事,軍訓漸漸被棄之不顧。

到了宋朝,興文教、抑武事的政策被推向高潮,武將地位被讀書士子全面超越。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軍事訓練就變得毫無必要了。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xù)到近代,除了歷朝歷代開國打江山時很短的時間里重視一下軍事訓練,絕大部分時間都是文人閉門只讀書的情形。

近代“軍國民”思潮

近代以降,幾千年來“重文輕武”的傳統(tǒng)教育受到了西方列強“船堅炮利”的武力沖擊,洋務運動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口號,從器物著手,最先發(fā)展中國的近代實業(yè)與軍事,并開設學堂傳授西學。

1894年甲午戰(zhàn)爭中的慘敗,全國上下意識到“強兵尚武”的重要性。康有為提出各級學堂應重體育,提高國人的身體素質,并特別提出練習兵式體操。蔡鍔第一個倡導了“軍國民”的教育,培養(yǎng)具有“國魂”的國民,對國民進行軍事訓練。

1902年,蔣百里發(fā)表《軍國民教育》一文,明確提出軍國民教育的實施應通過學校教育,訓練學生行軍、射靶、擊劍、野外演習等能力。清政府于1906年終于頒布《教育要旨》,把尚武教育正式列入教育宗旨,正式頒布學校軍訓的的辦法。

中華民國成立后,教育部頒布《普通教育暫行法》,明確規(guī)定高等小學以上體操應注重兵式。之后,許多學校還組織了“少年義勇團”或“童子軍”,借以培養(yǎng)學生的尚武精神和軍事技能,學校軍訓迅速展開。

一戰(zhàn)結束后,受國際思潮影響,教育界認為德國的戰(zhàn)敗是“公理戰(zhàn)勝強權”的結果,不再強調軍事訓練了。1922的《壬戌學制》取消了軍國民教育,學校軍訓隨之停滯。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