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是如何篡權奪位其頭顱竟被歷代皇室收藏
王莽生于漢初元四年(前45年),父王曼,兄王永。他的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在王莽少年時,其父兄先后去世,他跟隨叔父們一起生活。王氏家族是當時權傾朝野的外戚家族,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擔任大司馬,是西漢一代中最顯貴的家族。族中之人多為將軍列侯,生活侈靡,聲色犬馬,互相攀比。唯獨王莽獨守清凈,生活簡樸,為人謙恭。而且勤勞好學,師事沛郡陳參學習《論語》。他服侍母親及寡嫂,撫育兄長的遺子,行為嚴謹檢點。對外結(jié)交賢士,對內(nèi)侍奉諸位叔伯,十分周到。這個世家大族中的另類,幾乎都成為了當時的道德楷模,很快便聲名遠播。
公元前22年,王莽24歲入中樞開始做官,辦事認真,對人更加恭敬,叔父王商上書漢成帝,愿把自己封邑的一部分分給王莽,朝中名望大臣,也上表推薦王莽,王莽對其身居大司馬之位的伯父王鳳極為恭順。王鳳臨死囑咐王政君照顧王莽。漢成帝建始十一年(公元前22年)王莽被任命為黃門郎,后升為射聲校尉。后其叔父王商上書表示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讓給王莽,當時朝中的許多知名人士都為王莽說好話,漢成帝也認為王莽很賢能。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即王莽30歲時,被封為新都侯(今河南新野),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皇帝侍衛(wèi)近臣)。
而王莽的伯叔父王鳳、王商、王根相繼為大司馬輔政。漢成帝(劉驁)之世,王氏為侯者九人,為大司馬者五人。王莽身居高位,卻從不以自己為尊,總能禮賢下士、清廉儉樸,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平民,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在民間深受愛戴。朝野的名流都稱贊歌頌王莽,他的名聲甚至超越了他那些大權在握的叔伯。
王莽的表兄、王太后的外甥淳于長發(fā)跡在先,地位超過了王莽,而且他善于阿諛奉承,又曾為漢成帝立趙飛燕為皇后出過力,深受漢成帝信任,很快升為衛(wèi)尉,掌管皇宮的禁衛(wèi),成為九卿之一。這時大司馬王根準備退休,很多人認為淳于長應繼任大司馬。王莽為了扳到他仕途上的競爭對手,秘密地搜集了淳于長的罪行。然后王莽利用探望的機會告訴王根,淳于長暗中為接替擔任大司馬已做好了準備,他已經(jīng)給不少人封官許愿了;同時又說出淳于長與被廢皇后許氏私通之事。王根大怒,要他趕快向太后匯報,王太后讓成帝罷免了淳于長,查清了他的罪行,在獄中將其殺死。
在當時遍布全國的起義軍中,有兩支最大的隊伍,成為農(nóng)民起義的主流,這就是南方的綠林軍和北方的赤眉軍。
在王莽推行新政時,屢有旱、蝗、瘟疫、黃河決口改道等災害出現(xiàn),由于王莽改制不僅沒能緩和社會矛盾,反而造成了天下劇烈動蕩,國庫也耗費殆盡無法撥款賑災,造成了民眾生存難以為繼。因此于天鳳四年(公元17年)全國發(fā)生蝗災、旱災,饑荒四起,各地農(nóng)民紛起,形成赤眉及綠林大規(guī)模的反抗。
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在南郊舉行哭天大典。同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在王揖等護衛(wèi)下逃往漸臺,公卿大夫、宦官、隨從還有千余人。守城的王邑日夜搏斗,部下死傷略盡,也退至漸臺。這時他的兒子、侍中王睦正想脫掉官服逃命。王邑將他喝住,父子倆一起守著王莽。最后隨從王莽的千余人全部戰(zhàn)死或者被殺。王莽在混亂中為商人杜吳所殺,校尉公賓問杜吳王莽的尸身在哪,杜吳告訴他在“室中西北陬間?!惫e就斬了王莽的首級,懸于宛市之中,數(shù)十個軍士爭相殺王莽,分裂了王莽的尸體。百姓們聽說王莽的首級在宛市,‘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
新朝滅亡,王莽的頭顱,被后來歷代皇室所收藏,直到公元295年晉惠帝時,洛陽武庫遭大火,遂被焚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