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才華出眾的蔡京 因何成為大奸臣

2017-04-27 16:14:21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提起北宋末年的宰相蔡京,世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奸臣,臭名昭著的奸相。 從北宋末年太學生尚書將蔡京列為危害國家的“六賊

提起北宋末年的宰相蔡京,世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奸臣,臭名昭著的奸相。

從北宋末年太學生尚書將蔡京列為危害國家的“六賊”之首開始,蔡太師的這個奸臣的定位已經成型,千年來都沒有改變,《宋史》將蔡京直接列入《奸臣傳》,說他陰險狡詐、心狠手辣,打擊政敵不擇手段;還說他他惑亂人主,結黨營私,致使官風敗壞,民不聊生。

北宋二百年基業(yè)雖然沒有直接斷送在他的手里,但他卻是北宋滅亡的千古罪人,總而言之,他是歷史上少有的一代巨奸。時至今日,對蔡京的評價也依舊基本遵循這一基調。就連蔡京的書法成就也因為他的奸臣形象而被除名,北宋書法“蘇黃米蔡”四家中的蔡京也變成了蔡襄。

今天我們再來看這個世人眼中的大奸臣,一個“奸”字就能代表一個具有極高藝術成就,可以進入大書法家行列的人的一生嗎?他究竟都干了些什么,就成了后世眼中的千古巨奸。北宋時王安石曾經掰著指頭數(shù)天下英才,對蔡京的弟弟蔡卞說:“天下沒有可用之才??!”

又自言自語說“我兒子王元澤算一個,賢兄(蔡京)算一個,呂惠卿也算一個吧”,然后頹然而坐,道“沒了”。蔡京能被王安石列為安天下的三大宰相之才,其才能在那個時代可以說是意義非凡,如果說王安石說話偏激的話,我們再來看看王安石的政敵,司馬光的好朋友呂公著的說法。

北 宋變法時的舊黨元老呂公著當政時,曾把蔡京請到自己府中,讓自己的子孫站成一排,對蔡京說“我閱人無數(shù),我的后世子孫沒有一個比你強”,又用手摸著自己的椅子說“你以后一定會坐上這個位置,我的子孫都托付給你了?!?/p>

呂公著和司馬光都是當時的群臣領袖,他們對蔡京才能的高度認可足以說明蔡京的才能在當時已經超越了黨爭,成為公認的治國人才。一個當時人們眼中公認的治國奇才,為何最終成了一個人人憤恨的奸相,蔡京究竟干了什么?

蔡 京主政時的經濟財政政策在后世人眼中被簡化為“聚斂”,“苛政”,他主持了對茶、鹽、酒等專賣領域的經濟改革,在中國古代專賣制度發(fā)展上占有重要地位,注重運用商業(yè)規(guī)則對商品銷售、流通和分配領域各環(huán)節(jié)進行管理,發(fā)揮商人的作用讓商品在全國大范圍內流通,增加財政收入。

蔡京的專賣制度改革不但減少了政府的經營成本,更促進了商品經濟社會的轉型和發(fā)展,他的這套制度成為后世元明清各朝專賣制度的范本,一直沿用至今,誰敢說他沒有才能。蔡京獨創(chuàng)了獨步帝制時代的社會慈善和救助制度,宋代不但有專門收養(yǎng)“鰥寡孤獨者”的居養(yǎng)院,還有專門負責收治無錢治病的病人的叫“安濟坊”。

病人進安濟坊后,予以免費治療。更難得的是,北宋的這類救濟制度至上而下從中央到地方州縣連成網絡,形成一整套以成文法形式規(guī)定的制度。后世評價說,蔡京雖然為人奸詐、為官貪腐、為相誤國,但是這套制度因為他的敗落而被破壞卻是中國歷史的一大損失。后世顧炎武回顧這段歷史時仍感嘆世人“因人廢法”的做法不妥。

蔡京主政時是北宋商品經濟和社會經濟成就最高的時期,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的巔峰。徽宗朝時人口戶數(shù)突破2000萬,總人口突破一億!當時人們說“中外靖綏,年谷登穩(wěn)”,“天下賦入之數(shù)悉倍于前”,當時人們炫耀:“承平既久,帑庾盈溢。”這些成就的背后,也有蔡京順應現(xiàn)實的經濟財政政策,進行改革的功勞。

從少年入仕到靖康元年遭貶,蔡京在北宋政壇上活躍了半個世紀,不管是在地方還是在中央,蔡京一直以改革變法者自居,其影響甚至超過了前代的王安石。在整個政治生涯中,蔡京都不斷實踐自己的經濟理念,改革北宋困難的財政局面。

其實北宋的財政一直都不好,龐大低效的軍費開支(哲宗時期的軍費開支已把國庫積蓄耗盡,朝廷不得不動用內庫資金用于陜西軍儲),無數(shù)的冗官和冗員及讓財政危機日益顯露。蔡京的改革在為自己和朝廷斂財?shù)耐瑫r,也讓宋徽宗有了大肆揮霍的機會,這個愛好踢球、寫字的皇帝僅“花石綱”之役,就花費難以估算。

蔡京曾經被幾度貶官,可是沒多久就又被官復原職了,因為皇帝離不開他。蔡京四度拜相,幾起幾落的最大原因是他一直在緊跟皇權,掌握皇帝意圖后迎合取悅,這在封建社會是必須要做的事,否則什么也干不成。作為奸臣的蔡京自然深諳此道。他深知,只要能“擺平”宋徽宗,什么事都干的成。

他最擅長取悅和迷惑皇帝,宋徽宗剛上臺時想改革,他就打出了“變法”的旗號,實際上是說的多,干的少。反而趁機大興黨禁,打擊或消滅反對派。蔡京身為宰相聽任皇帝沉湎于各種愛好,徽宗喜歡石頭,蔡京就安排心腹到蘇州設立“應奉局”,專門在東南一帶搜刮奇花異石;用大船組隊編成“花石綱”運到開封,一路上運到運河狹窄就不斷開挖運河,拆除民房,耗費國家稅收,給沿岸居民帶來沉重負擔,造成民怨沸騰。

蔡京的財政改革說到底,也是為了皇帝能增加收入,有更多的機會去玩樂。心術不正使他的改革從一開始就走上歧路。作為利己主義者,蔡京所關心和追求的是個人的權勢和私利,只要獲得權勢和私利,可以不擇手段,可以不顧一切。天才一旦走上歧路,對國家的危害更大。

宋徽宗除了玩藝術,也是有“理想”的一個皇帝。他一心想收回燕云十六州,但是這次蔡京卻不同意,這讓他與另一個奸臣童貫發(fā)生了矛盾。童貫主張聯(lián)金滅遼,蔡京對此并不積極。他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除了與童貫爭權的需要,他身為宰相要負責后勤糧草等問題,長期進行經濟改革的蔡京知道北宋的財政和軍隊無法支撐這樣的戰(zhàn)爭。

但是這次蔡京聰明一世,糊涂一時,他沒想到宋徽宗收復燕云十六州的熱情如此高漲,面對遼朝衰亡帶來的絕好機會,好大喜功的宋徽宗君臣收復燕云失地的渴望被激發(fā)出來,本來宋徽宗是打算單干的,但是看到宋軍的軍備后信心大跌,不得不退一步和金聯(lián)盟(比單干還蠢),這也預示著北宋最終的失敗。

蔡京是一個聰明而有才華的人,可惜他的聰明和才華卻用在了投機斂財,幫助皇帝荒淫無度上。他出眾的才華用于投機拍馬上,博取了徽宗的信任,也給國家?guī)砹宋:Α?/p>

蔡京被貶官后發(fā)配嶺南,但是路程走了一半就被長沙百姓判了死刑?!稉]塵后錄》記載了蔡京之死——“初,元長之竄也,道中市食飲之物,皆不肯售,至于辱罵,無所不至。遂窮餓而死。”蔡京真不是窮死的,他是餓死的!蔡京被流放時仍然是榮華富貴,金銀裝了滿滿一大船,以蔡京的理解,沒有了權,但是有錢更能解決問題。怕什么。

但是他太低估了自己的民怨和北宋人民的覺悟,百姓需要錢,但是不需要這個大奸臣的臟錢。都說商人唯利是圖,但北宋商人和百姓的這次棄利取義,一路上沒人肯賣他東西,也沒人肯給他吃喝。聽說蔡京來了,沿路商家紛紛關門,客棧不給他房間,飯館不賣他飯食。

從開封汴梁到長沙,“三千里外無家”。蔡京拿著金銀買不到任何東西,一路勉強撐到長沙,又無處安歇,最后在長沙城南的一個破廟里病餓交加,抱著自己的金銀餓死了。蔡京以前對自己的行為一直沒有“深刻認識”,在即將餓死的時候,他才真正自?。骸熬┦诵模沃劣诖??!?/p>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