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帶兵打仗一敗涂地卻位極人臣 為什么?
唐高祖從舉義旗到建立大唐王朝,帳下有難以計數(shù)的能人志士,其中事跡最顯著的有二人,一個是裴寂,另一個是劉文靜。兩人并稱為“絕代雙驕”。
今天我們來說說裴寂官場沉浮史。
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臨猗東南)人,出生于河?xùn)|望族裴家中的“西眷裴”,屬于不折不扣的“官二代”。
裴寂的祖父裴融,北周時任司木大夫;父親裴孝瑜,曾任與蒲州比鄰的絳州(今山西新絳)刺史。裴寂發(fā)跡史和李淵很有“淵源”,裴寂出世后,父親早逝,家道中落,靠幾個哥哥的鞠養(yǎng)才長大成人,開始了長久的“灰太狼”生活。
但也正是家庭的變故,讓裴寂在艱難困苦中成長起來。14歲時,靠祖蔭補州主簿,走上了仕途的道路。隨后相繼任左親衛(wèi)、齊州司戶參軍、侍御史……直到年近半百了,在仕途仍然郁郁不得志,仍是六品芝麻官—晉陽宮副監(jiān)。這對于心高氣傲、累世高官顯爵、家勢顯赫的他來說是件極為郁悶的事。
但好在機遇很快就來敲門了,他遇到了一個人,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人—李淵。
這時天下亂成一鍋粥,隋大業(yè)十三年(公元617年),反隋斗爭狼煙四起,隋煬帝遠(yuǎn)避江都,任命李淵為太原留守,主持北方軍事。李淵兼領(lǐng)晉陽宮監(jiān),裴寂做他的副手。
這在裴寂看來,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因此對李淵極盡曲意奉承之能事。他倆是舊交,裴寂看出這個舊交有令人在當(dāng)時不敢說出口的前程。因而將他排為社交第一人,做了知心朋友。李淵待他不薄,他對李淵也盡心盡意,常在一起宴飲、下棋、玩博戲,竟然不分白天黑夜。
事實證明,裴寂不單單跟李淵不舍晝夜,而且還追隨李淵到天涯海角,一直跟隨李淵,為大唐開國立下了四大功勛,被譽為李唐王朝開國第一功臣,被李淵視為自己的“眼”。
裴寂的第一功:全力以赴敦促李淵打響革命第一槍。
裴寂日夜不離地跟隨李淵,是因為他胸懷大志,想在亂世中大展宏圖。因此,很希望自己的主子李淵能早點揭竿而起。
然而,李淵卻像不孕媳婦的肚子,遲遲沒有動靜。裴寂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在他想拉李淵下水時,李淵的兒子李世民卻來了個推波助瀾。年少有為的李世民眼看世道如此,早已按捺不住,欲想揭竿而起??墒且搿捌稹?,首先李淵得“立”啊。可是他明說直敘和旁敲側(cè)擊,李淵都毫無表示。對此,李世民覺得憑自己一人之力,想搞定李淵的難度系數(shù)9.9。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李世民想找個幫手,最終把目光停留在裴寂身上。裴寂和父親李淵形影不離,由他出面,當(dāng)然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那么,怎么才能讓李淵下定決心、堅定信心呢?裴寂經(jīng)過冥思苦想,終于想出了一個聰明絕頂?shù)霓k法—栽贓陷害。
裴寂找的“贓”是一個晉陽宮宮女,做法很簡單,把這個宮女當(dāng)三陪女,服服帖帖地伺候了李淵一晚上。
辦完這一切,第二天,裴寂跟李淵攤牌了,說了三句話。
第一句話:您昨天晚上“潛”了晉陽宮的宮女。
第二句話:您家二郎已“備”好了革命的兵馬。
第三句話:您現(xiàn)在只有“走”革命道路的選擇。
總結(jié)陳詞:請您定奪。
事已至此,李淵已沒退路,只得橫下心來,大手一揮,高呼:革命。從此李淵邁上了人生的新征程。
裴寂的第二功:傾家蕩產(chǎn)支持李淵革命第一人。
李淵獨樹一幟后,裴寂利用職權(quán)之便,奉出宮女五百人、上等米九萬斛、各種彩帛五萬段、甲胄四十萬套,供大軍所用。這些物資的支援,解了李淵革命軍的燃眉之急,為大唐奠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裴寂的第三功:進(jìn)退有序指引李淵革命第一策。
革命后,李淵兵鋒首向河?xùn)|,力討蒲州割據(jù)者屈突通,因為對方堅壁清野,革命軍久攻不下。李淵知道不但傷不起,而且更耗不起,只好移軍關(guān)中,但又怕屈突通落井下石,乘他退兵時,對他進(jìn)行偷襲。在這個關(guān)鍵的時刻,裴寂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分兵而行。最終李淵采取了他的方法,結(jié)果大獲成功。裴寂的獻(xiàn)計,在關(guān)鍵時刻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裴寂的第四功:武力逼宮扶正李淵上位第一人。
革命之初,因為政治需要,李淵走的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老路。但隨著革命的深入,革命局面的好轉(zhuǎn),革命成果的豐碩,革命形勢的明朗,裴寂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力勸李淵要“順應(yīng)形勢”,叫傀儡隋恭帝“主動”遜位。但李淵總是搖搖頭,表示不敢當(dāng)。李淵正在作秀時,手下將士們卻發(fā)作了,甚至有人公開發(fā)表言論,要另擇新歡。
眼看再鬧下去局面不可收拾,關(guān)鍵時刻,還是裴寂對李淵來了個“逼宮”:“夏桀、商紂覆滅時,不曾聽說商湯、周武的大臣去相扶。我裴寂的一切都來自唐,如陛下不登大位,那我只有棄官而走了?!崩顪Y這下被“逼”得無路可走了,才“勉強”同意繼位。隨后,裴寂一手策劃了規(guī)模宏大的登基大典,在一個黃辰吉日,把皇袍披身的李淵送上了權(quán)力的最高殿堂。而裴寂也得到了一個大官職:尚書右仆射。
功名、利祿、地位、財富……當(dāng)李淵圓夢的時候,也沒忘了勞苦功高的裴寂,具體表現(xiàn)在“衣食言行”四個方面。
“衣”:李淵得到了什么寶物,裴寂是首選的贈送對象,賞賜不計其數(shù)。
“食”:李淵有什么好吃的東西,不忘讓裴寂嘗嘗。裴寂每日享用御膳。
“言”:李淵從不直呼其名,總用一個老稱呼:“裴監(jiān)”,對他言聽計從。
“行”:裴寂每次入朝和君主同坐一車,退朝后再到內(nèi)宮聊聊。
總而言之:滿朝的權(quán)貴,沒有一個及得上他的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