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fēng)云人物 > 正文

清朝肱骨之臣張廷玉 不受乾隆皇帝待見的人

2017-04-13 21:11:1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張廷玉是清朝的肱骨之臣,三朝元老,深受前兩任皇帝器重,但卻既不受乾隆皇帝的喜歡,這是為什么呢? 張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

張廷玉是清朝的肱骨之臣,三朝元老,深受前兩任皇帝器重,但卻既不受乾隆皇帝的喜歡,這是為什么呢?

張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號硯齋, 安徽桐城人。大學(xué)士張英次子??滴跞拍辏?700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入值南書房。清康熙時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時曾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xué)士(內(nèi)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滴跄┠?,整治松弛的吏治,后又完善軍機制度。張廷玉死后謚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張廷玉祖孫三代,侍值內(nèi)廷,頗受康、雍、乾三帝的青睞。

雍正當政的時候,張廷玉官職做到了軍機大臣(相當于今天的國防部長)的位置,這在漢人中是史無前例的。張廷玉死后,也沒有任何漢人,達到過這個高度。

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張廷玉陳疏以老病乞休。乾隆帝專降諭旨:”卿受兩朝厚恩,且奉皇考遺命,將來配享太廟。豈有從祀元乏歸田終老之理?”

乾隆十四年(1749年)當年冬天,張廷玉再次乞求離職養(yǎng)病。乾隆帝批準以原官退休,并御制詩三章賞賜。張廷玉入謝,而見乾隆帝時,他在感謝皇上恩典之時,重提了先帝雍正之遺命。他說:“蒙世宗遺命配享太廟,上年奉恩諭,從祀元臣不宜歸田終老,恐身后不獲更蒙大典。免冠叩首,乞上一言為券?!彼囊馑际翘嵝亚?,他死后“配享太廟”的事情,還請皇上記下哦。其實,依我理解,張廷玉此舉,只是僅僅向皇上表明,我只是一個凡人俗子而已,不懂“老而戒得”的道理,是沒有什么抱負的人,皇上自可放心。然而,乾隆沒有聽出來,他不高興了?!吧弦獠粦薄2贿^,還是顧于情面,替他“頒手詔”,并以明朝劉基(劉伯溫)乞休后仍有配享為先例。第二天,皇帝頒布手詔賜之。因有風(fēng)雪,張廷玉年邁沒有到場,“不親至”,而讓次子張若澄代為謝恩。乾隆因此大發(fā)雷霆。其實,乾隆早對張廷玉有所不滿了。乾隆帝很不高興,但還是擬了手詔,申明雍正帝的成命,并賜詩以安其心。詩云:”造膝陳情乞一辭,動予矜惻動予悲。先皇遺詔淮欽此,去國余恩或過之??衫嗵镌訌R,漫愁鄭國競摧碑。吾非堯舜誰皋契,汗簡評論且聽伊。

乾隆帝因張廷玉不親自謝恩頗為惱火,傳旨令他明白回奏。當時,由軍機大臣傅恒、汪由敦傳寫諭旨,旨還未下達。翌日黎明,張廷玉即來內(nèi)廷謝恩。乾隆帝更為不快,認為這是軍機處泄露消息的原故。切責(zé)了汪由敦漏言。于是廷臣會議,商議剝奪張廷玉的宮爵,罷去配享太廟的優(yōu)容。于是乾隆帝下令削去他的伯爵。

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長子永璜剛?cè)ナ啦痪茫瑥埻⒂裨俅握埱髿w鄉(xiāng),激怒了乾隆帝,于是命以太廟配享諸臣名示張廷玉,命其自審應(yīng)否配享。乾隆帝用大學(xué)士九卿議,罷配享,免治罪。隨后歸去。后來又因四川學(xué)政編修朱筌坐罪,命張廷玉盡繳頒賜諸物。

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南巡,張廷玉以接駕來遲,再度受到乾隆的大罵,此時廷玉已然恍惚。二十年三月病故于家,乾隆追命,仍以廷玉配享世宗廟。其實,非是乾隆獨惡廷玉,而是乾隆新政,鄂爾泰、張廷玉各張一黨,積不相能,朝廷以鄂爾泰、張廷玉為意,不重君命,乾隆因而動怒,以詩抄事件打擊鄂爾泰,以配享事件打擊張廷玉,自此,君權(quán)再度拔升,以致神圣。

張廷玉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歲。死后葬于龍眠山,乾隆帝最終仍遵清世宗遺詔,命配享太廟。

古人之訓(xùn)不欺吾也:“伴君如伴虎”?。?!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