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烹案 揭范蠡為什么假裝投江?
自古開國功臣的結(jié)局似乎是相似的,不是被殺就是被貶。范蠡助越王勾踐滅了強(qiáng)大的吳國,隨即離開了越國,只留下一封信。因?yàn)樾胖械囊痪洹巴盟拦放?,鳥盡弓藏”,從此成就了天下第一智者范蠡。到底故事是怎樣發(fā)生的呢?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為人們所熟知。弱小的越國要想打敗強(qiáng)大的吳國,沒有這種非凡的、艱苦卓絕的精神還不行。但僅有這樣的精神還不夠,還需要大智慧。非凡的精神更兼非凡的智慧,勾踐與范蠡、文種,君臣戮力同心,成就了大事業(yè)。
勿以成敗論英雄,歷史上成功者數(shù)不勝數(shù)。但論功成身退,歷史上就只有一位智者:范蠡。世人皆以為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個(gè)人認(rèn)為諸葛之智與范蠡之智相比略遜色。
春秋末期,吳、越爭霸,越國被吳國打敗,屈服求和。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任用大夫文種、范蠡整頓國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訓(xùn),使國家轉(zhuǎn)弱為強(qiáng),終于擊敗吳國,洗雪國恥。吳王夫差兵敗出逃,連續(xù)七次向越國求和,文種、范蠢堅(jiān)持不允。
夫差無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營中,信上寫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獵狗沒有用處了,就被殺了煮肉吃;敵國滅掉了,為戰(zhàn)勝敵人出謀獻(xiàn)策的謀臣沒有用處了,就被拋棄或鏟除。兩位大夫?yàn)槭裁床蛔寘菄4嫦聛?,替自已留點(diǎn)余地呢?文種、范蠡還是拒絕議和,夫差只好拔劍自刎。
范蠡的非凡之處不僅在于他的成功,他的更高人之處在于他成功之后所說的一段話。
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在吳宮歡宴群臣時(shí),發(fā)覺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邊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為范蠡投湖自殺了??墒沁^了不久,有人給文種送來一封信,上面寫著:飛鳥打盡了,彈弓就被收藏起來;野兔捉光了,獵狗就被殺了煮來吃;敵國滅掉了,謀臣就被廢棄或遭害。越王為人,只可和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大夫至今不離他而去,不久難免有殺身之禍。
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關(guān)于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典故可謂不勝枚舉,建隆二年(公元96年)七月,宋太祖趙匡胤亂宴請禁軍宿將,以溫和的方式解除了他們的兵權(quán)。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quán)”。
但是也有大多數(shù)執(zhí)迷不悟的功臣,如和范蠡一起出謀獻(xiàn)策的文種不肯離開越國。越王賜文種一劍,說:“你教我滅吳七種方法,我用了其中三種就滅了吳國,你那里還有四種,把它帶到先王那里去吧?!蔽姆N只好自殺。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患難與易共,富貴難同?!逼淇芍^為“范氏定律”?!胺妒隙伞睔v千年而不衰?;茧y的時(shí)候,大家齊心合力,互相扶持,一旦有了一點(diǎn)蠅頭小利,立刻就會撕破臉面。尤其是帝王,最是自私,因?yàn)榻绞菗寠Z來的,所以心心念念要護(hù)著它,怕被別人搶去,越是身邊的功臣越是危險(xiǎn),一律要趕盡殺絕。古今多少英雄,來去匆匆,有誰能打破“范蠡定律”?“范蠡定律”的過人之處在于他對人性的深刻理解。
范蠡的智慧,尚不止于此。離開越國后,來到齊國,苦耕于海邊,居然“致產(chǎn)數(shù)十萬”。將這些財(cái)產(chǎn)分于眾鄉(xiāng)鄰,又到陶地經(jīng)商,成為巨富,天下稱陶朱公。舊時(shí)談?wù)撝赂簧?cái),都推稱陶朱。
善始而善終,天下有幾個(gè)人比得了陶朱公范蠡?歷史君王大多登上寶座而大開殺械,歷代多少功臣,得了功名,丟了腦袋。所以古今第一智者唯范蠡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