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fēng)云人物 > 正文

揭秘歷史上的包拯真的破案如神公正廉潔嗎

2017-03-03 17:07:3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包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北宋時期的名臣,他的公正廉潔是眾所周知的。包拯鐵面無私、公正清廉、剛正不阿,并且非常英勇果斷,勇于為百姓

包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北宋時期的名臣,他的公正廉潔是眾所周知的。包拯鐵面無私、公正清廉、剛正不阿,并且非常英勇果斷,勇于為百姓們打抱不平,同邪惡的勢力進行抗爭,因此有“包青天”和“包公”的稱呼,后來人們又將他作為神明來進行崇拜,有人覺得他是文曲星的轉(zhuǎn)世。

包拯出生在咸平年間,在天圣五年的時候考中進士,被任命為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的知縣。但是由于雙親年邁不愿出遠門,包拯選擇辭官奉養(yǎng)雙親。幾年之后,雙親相繼離世,包拯在墓旁筑起了草廬,遲遲不愿離去,同鄉(xiāng)父老多次來勸慰。很久之后,他才接受了吏部的調(diào)選,去擔任了天長的知縣。

慶歷元年,包拯又被晉升為端州的知府,后來又升任了殿中丞。端州出產(chǎn)硯臺,許多官吏權(quán)貴趁著進貢的期間來斂取硯臺。包拯下令要求制造硯臺的數(shù)量只要滿足進貢就好,他在任職的期間沒有拿一方硯臺。不久之后,有被封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改任監(jiān)察御史。當時張堯佐仗著自己的侄女是貴妃便有很多的職位,包拯認為他應(yīng)該辭去其中的職務(wù)。在包拯再三的輕奏下,張堯佐辭去了宣徽使、景靈宮使的職位。包拯還曾經(jīng)出使到契丹,與典客進行了交談,最后使得典客竟然無言以對。

之后又先后擔任過判官,轉(zhuǎn)運使等職務(wù),后來又受任為天章閣待制、知諫院。多次向皇帝諫言,請求皇帝免去由內(nèi)廷施舍的恩賜。

包拯二三事

?包拯為人公正廉潔、鐵面無私、做事果斷,敢于為百姓們打抱不平,因此有“包青天”或者是“包公”的稱號。后來人們又將他奉為神明來進行膜拜,由于民間傳他是黑面的形象,因此也稱他為“包黑炭”。在文言文《包拯二三事》中,主要寫了關(guān)于包拯為人處事方面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具體的內(nèi)容。

文章首先是講了包拯所做的的官職。包拯活到六十三歲,在他的一生中,先后做過很多的官職,比如像知縣、知州、轉(zhuǎn)運使、知諫院等等,曾經(jīng)還出使過契丹。在端州做郡事的那幾年,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為人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贊賞,所以在京師等地就不用說了。包拯的“清心直通”是他做官的宗旨,他用這個要求別人,當然更多是要求自己。

之后又講了包拯為官清廉的小故事。包拯對待犯法的人,即使是自己的舅舅也不例外。包拯在故鄉(xiāng)當知府,他的舅舅犯了法,他一點都沒有講私情,按照法令秉公處理。曾經(jīng)擔任荊州南路,發(fā)現(xiàn)轉(zhuǎn)運使王逵對百姓特別刻薄,又殘害了很對百姓,于是包拯通過連上七次書終于讓王逵免去了職務(wù)。

最后是講包拯生活簡樸的故事。包拯在當官之后,雖然身份比較尊貴,但是他所穿的衣服,所用的器具都跟老百姓一樣。對于那些貪圖利益,不顧百姓死活的官員他是最看不慣的。

包拯的品質(zhì)

包拯的品質(zhì)不用多說想必世人也是知道的。他的品質(zhì)可以用范仲淹的一句話來概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忠君愛國,以人為本,剛直不阿,清廉不屈,以身作責,不怕權(quán)勢的威脅。真是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才讓后世之熱所緬懷。他從來不會阿諛奉承,拍上級的馬屁,也不會動用小心思騙取上級的的歡心,更不會為了一己利益而騙取百姓的金錢。對于這樣貪贓枉法的官吏,他主張要罷掉他的官,革掉他的職,讓他永遠遠離朝廷。

包拯的忠君愛國體現(xiàn)在他向皇上呈上的奏折里,里面的每一句話都承載著包拯想把國家治理好的愿望,比如愿陛下遵而行之等句子。他為國家社稷著想的心思融在每一個奏折里,想必皇上也能夠明鑒。在包拯的心中除了國家,還有百姓,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為人民服務(wù)。沒錯,包拯正是將這句話付諸行動的實踐者,所謂從理論到實踐,正是這個道理。北宋中期,政治腐敗嚴重,官吏貪污的時間屢見不鮮。老百姓被官吏壓迫得生活不能自持。包拯把這個問題看在眼里,于是直接上奏皇上,請求薄賦稅,改鹽法等。他對人民的疾苦表示深深的同情。至少他在自己的崗位上已經(jīng)做到盡力而為了。

有著剛直不阿品質(zhì)的他不害怕權(quán)貴。他寫過一首詩:“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先哲有遺訓(xùn),毋貽來者羞?!贝笾碌囊馑家簿褪亲龉俚脑捑鸵龊霉?,千萬不要留下不好的方面,被世人唾棄。這也是伴隨包拯一生的座右銘。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