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 最后一位盛世明君皇帝
1735年,雍正帝死于圓明園。根據(jù)他生前定下的規(guī)矩,內(nèi)侍從皇宮中的最高處——“正大光明”匾額的后面取下一個匣子,里面放著寫有皇位繼承人姓名的密旨。在眾目睽睽之下,密旨被拆開,被指定為雍正繼承人的是他的第四子——愛新覺羅·弘歷,也就是清朝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乾隆帝。
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chǔ)上,進(jìn)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促進(jìn)了社會經(jīng)濟(jì)文化的發(fā)展,在內(nèi)政和外交上都取得了很大成績,形成了歷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乾隆也是一位長壽皇帝,活了89歲,在位60年。
弘歷小時候十分聰明,六歲就能自己讀書了。他的爺爺康熙皇帝特別喜愛他。有一天,康熙帝在牡丹臺散步,看見弘歷正在玩耍,不覺心頭一動,把弘歷從頭到腳仔細(xì)打量了一番,自言自語地說:“這孩子濃眉大眼,臉方嘴圓,是一副福相。莫非將來繼承皇位的就是他嗎?”康熙帝想到這里,就命令隨從太監(jiān)傳話,把弘歷叫到皇宮。從此,康熙帝就派一些有名的老師,專門教導(dǎo)他。
一次,康熙帝帶著弘歷去打獵。康熙帝先舉槍射中了一頭大熊,那頭大熊搖搖晃晃地倒在地上,康熙帝就讓弘歷去把他射死。弘歷騎馬上前,快到射程之內(nèi)的時候,那頭倒在地上的大熊突然站立起來,“嗷嗷”大叫,弘歷鎮(zhèn)定自若地舉起手中的弓箭準(zhǔn)備射擊。走在后面的康熙帝非常緊張,唯恐發(fā)生意外,就急忙上前擊斃了那頭大熊。打獵回來,康熙帝高興地說:“這個孫兒遇事不慌,將來定有一番大的作為?!?/p>
后來,康熙帝死了。弘歷的父親當(dāng)了皇帝,就是雍正帝。雍正帝看弘歷勤奮好學(xué),又是康熙帝生前喜歡的孫子,就當(dāng)著群臣的面,寫了一份將來由弘歷繼承皇位的密詔,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大匾的后面。
盡管乾隆生在草棚的這一傳說流傳很廣,影響也很大,但那畢竟是野史。乾隆的生母究竟是誰,只要看一看清朝皇家的家譜《玉牒》和乾隆時期的《實(shí)錄》以及《圣訓(xùn)》怎么記載的,就一清二楚了。它們一致記載乾隆的親生母親是鈕祜祿氏,也就是雍正的皇后。
圍著這個出生問題,好像有人硬是和乾隆較上了勁,那個山莊丑女的故事還在傳著,又冒出來另一個說法:乾隆不是雍正的親生兒子,而是浙江海寧陳閣老家的兒子。這一說法在金庸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中更是得到大事渲染。其實(shí),小說中的說法并非空穴來風(fēng),是有一定來歷的。
相傳,海寧有位鹽商叫陳世倌,俗稱陳閣老,在康熙年間入朝為官。雍正帝胤禎為雍親王時,與陳閣老家很好,兩家來往頻繁。今天陳閣老的舊宅,還保存一塊九龍匾,據(jù)說是雍正親筆書寫的。更為離奇的是,有一年恰巧兩家在同月同日同時辰生子,只不過胤家為女孩,陳家為男孩。胤禎聽說后,密令家人將陳閣老請來,并強(qiáng)調(diào)一定要帶著小孩。然后借口福晉要看孩子,將小孩帶入內(nèi)室,將自己的女孩換給了陳家。陳家發(fā)現(xiàn)孩子被換,大驚失色。但迫于對方權(quán)勢,不敢追究,也不敢聲張。沒想到,男孩天資聰明,深得康熙、雍正二帝的喜愛。不久康熙去世,傳皇位于胤禎。胤禎即位后,陳氏一門數(shù)人也都官至顯要。以后乾隆帝即位,對陳氏更是禮遇有加。乾隆六次南巡江浙,其中四次都到過海寧陳家,最后一次臨走時步至中門,對陳氏說:“以后若非皇帝親臨,這門不要輕易打開?!睆拇诉@座門就再也沒被打開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