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慶歷新政都有什么內容 范仲淹與慶歷新政有何關系

2017-02-22 19:13:05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年少時家貧但非常好學,對天下有自己的抱負追求,常常勉勵自己:“讀書人應當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年少時家貧但非常好學,對天下有自己的抱負追求,常常勉勵自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在樂?!狈吨傺驮诙鄽q離開家,來到應天府書院苦讀學習。五年之后考取了進士。做官之后,范仲淹一直在低職位上徘徊,沒有權力參與國家大事,自己的才華始終無法得到展示。在三十四歲時,他向上級毛遂自薦,以圖大展宏圖。鹽水治水的成功證明了范仲淹的才華,這一舉動深得百姓的好評。

在位期間,范仲淹大膽直言,抨擊時弊,幾度遭到了貶職。出任秘閣校理,幾次批評章獻太后垂簾聽政的弊端,因此被貶為通判。等章太后去世后,范仲淹任左司諫,因批評仁宗荒地廢除皇后被貶到睦州。在任國子監(jiān)時因批評宰相呂夷簡用人不當,再次被貶。任職期間范仲淹還通過自己的才干修復了同西夏的關系,使得邊關外無一失。由于在邊關抵御外來侵略立下的汗馬功勞,范仲淹被提升為參知政事,這個升遷為他實現(xiàn)自己的改革理想創(chuàng)造了條件。范仲淹提出了著名的《答手詔條陳十事》的改革方案,但沒到一年,就慘遭夭折。原因是改革出動了保守派官僚的自身利益,在奸臣和宦官勾結下,改革以失敗而告知。范仲淹也因此被罷免參加政事。范仲淹六十三歲,疾病纏身,向朝廷請求到潁州任職??墒窃谛熘葜型?,因病加重,與世長辭。范仲淹為后世留下了許多經(jīng)典的文章,最著名的就是名篇《岳陽樓記》。

范仲淹與慶歷新政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一提到慶歷新政肯定繞不開范仲淹,范仲淹的名字與慶歷新政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慶歷新政可以說是范仲淹一生仕途的頂峰,他是慶歷新政的提出者、實施者和受害者,隨著慶歷新政的失敗,范仲淹的人生也黯然落幕。范仲淹與慶歷新政的關系體現(xiàn)在他是慶歷新政的提出者,范仲淹曾經(jīng)親臨與西夏作戰(zhàn)的前線,親眼目睹北宋軍隊的慘敗,這觸發(fā)了他對社會現(xiàn)實的擔憂,于是一回到京城便立刻上書要求改革,因此范仲淹是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范仲淹與慶歷新政的關系最主要還是在于他是慶歷新政的主導者,范仲淹全面主持了慶歷新政,他提出的條陳十條就是慶歷新政的中心內容,這十項改革措施使針對北宋社會的兩大弊端——積貧積弱和內憂外患提出的,可以說非常具有可行性,而范仲淹非常重視實施效果,即使遇到很大阻礙,也毫不畏懼。

范仲淹與慶歷新政的關系最后體現(xiàn)在他是慶歷新政失敗的受害者,隨著慶歷新政的逐步開展,越來越觸及到守舊勢力的利益,他們千方百計阻撓改革,慶歷新政貫徹的很不徹底,很快宋仁宗抵制不住保守派的壓力,廢除了慶歷新政的各項改革措施,慶歷新政宣告失敗。以范仲淹為首的一批改革派紛紛遭到貶職,全部被驅逐出朝廷,而范仲淹本人也在流放途中病死,黯然退出歷史舞臺。

談到范仲淹死后謚號,就要先了解什么是謚號。謚號是指人去世后,由后人給予其評價性的稱呼。其字數(shù)長度不一定,有的一兩個字,有的甚至二十來字,這要根據(jù)其官位而定。謚號最早出現(xiàn)在東亞古代國家,其國王、王子、大臣、皇后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去世后,根據(jù)他們的生活故事和性格修養(yǎng),評價其優(yōu)劣,并給予其一個富有評判性質的稱號。此外,一些受中國文化深刻影響的鄰國也在使用,但并非每個古代王國都采用謚號。范仲淹死后謚號是文正,是在范仲淹死后由朝廷賜予的,這個謚號很好的反映了范仲淹的偉大功績和剛正不阿的形象。范仲淹不僅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帥領,也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和教育家。他領導的慶歷改革運動為后來王安石變法拉開了序幕,他制定的軍事制度和戰(zhàn)略措施的改善,使西部邊境得到長期的穩(wěn)定。

他培養(yǎng)出大量的頂尖學者,為宋代學術的繁榮奠定了基礎,他倡導的先憂后樂的理論和崇高的理想以及仁人道德,是中國文明的光輝,朱熹稱他為史上天地間第一流人物。作為這樣一名胸懷大志、剛正不阿的文人名將,朝廷將范仲淹死后謚號定為“文正”恰到好處,“文”字體現(xiàn)了范仲淹“經(jīng)天緯地”的才能文略以及勤學好問的優(yōu)良品德,“正”字,巧妙地反映出他不慕名利、正氣凜然的氣質。范鎮(zhèn)和范仲淹兩人都北宋時期的名臣,而且還是名震一時的文學家,最主要的是,兩個人都姓范。但是,這兩個人其實沒有什么親戚關系,甚至連師徒、朋友關系怕都算不上,只能算是同僚關系。

范仲淹,字希文,在公元1015年中進士,和韓琦、狄青等名人生活在同一時期。當時正值北宋和西夏交戰(zhàn),夏景宗李元昊連年對北宋用兵,而北宋卻連連戰(zhàn)敗,對此一籌莫展。在公元1040年,范仲淹被任命到西夏,和韓琦一起擔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使。在他守衛(wèi)西夏的時期,多次挫敗李元昊進攻大宋在西北防線的陰謀,并采取“屯田”制,和西夏打起了持久戰(zhàn),讓西夏占不到絲毫便宜。終于在慶歷年間,窮兵黷武的西夏迫不得已向大宋求和。公元1043年,范仲淹被調回京城,任參知政事。他積極主張推行新政,實行改革。公元1045年,新政改革失敗,范仲淹被貶。1052年,范仲淹病重。這時他卻被任命為穎州知州,他帶病上任。結果走到半路就病逝了。綜上所見,范鎮(zhèn)和范仲淹雖然同朝為官,但他們的關系并不是很深,更沒有什么親屬關系。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