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史上一代名將廉頗 為什么一代猛將報國無門
人們對廉頗的了解,多來自于成語“負(fù)荊請罪”。但事實上,除了成語故事塑造的有錯就改、可愛、直腸子的廉頗之外,歷史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更加悲情的廉頗。廉頗(生卒年不詳),戰(zhàn)國時趙國的名將,以勇猛果敢聞名于各諸侯國。因為有他,很長一段時間,強大的秦國不敢攻打趙國。廉頗不但武藝高強、箭法出眾,還善于用兵打伏,是粟出的軍事將領(lǐng)。他率兵討伐征戰(zhàn)數(shù)十年,攻城無數(shù),戰(zhàn)功赫赫。
但后來,趙王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認(rèn)為廉頗老了不中用了,改派青年將領(lǐng)趙括代替他。廉頗受到排擠,被解除軍職,一怒之下離開趙國,投奔魏國。魏王雖然收留了廉頗,但并不信任他,也不重用他。此時,趙國因多次被秦國圍困,吃了幾次大虧,趙王就想起了廉頗,派使者帶著名貴的盔甲和馬去找廉頗,看他的身體情況怎么樣,還想不想為國效力。廉頗一心為國,早就想回去了。為展示自己威風(fēng)不減當(dāng)年,還能上陣打仗、為國立功,他一頓飯吃了一斗米、十斤肉,飯后披甲上馬,拉弓射箭,舞槍刺殺,果然是寶刀未老。
使者走后,廉頗日夜盼望著趙王的任命,可惜一直沒等到。原來廉頗的仇人唯恐他再度得勢,暗中買通使者在趙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所以,使者回去后報告說:廉將軍雖然老了,但飯量還很好。不過,跟我在一起的一會兒工夫,他就上了三次廁所。趙王一聽,以為廉頗老了,就再沒提讓他回來的事。得不到祖國信任的廉頗,一腔熱情付諸東流,每天憂愁抑郁,悶悶不樂,最后死在異國他鄉(xiāng)。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全身心地報效祖國,這是愛國英雄們的本色。但縱然廉頗勇猛有才,遇到昏庸的趙王,朝中奸佞當(dāng)?shù)?,也只能“長使英雄淚滿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