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空城計最早的使用者竟是張飛

2017-02-11 16:54:5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我們先來說一下空城計的典故:《三國演義》三國時期,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

我們先來說一下空城計的典故:《三國演義》三國時期,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空城計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zhèn)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戰(zhàn),趙云趕回解圍,最終大勝司馬懿。但世人只知道諸葛亮有個“空城計”,卻不知張飛張將軍也有個“空城計”,似乎就有些說不過去了。其實在《三國演義》中,“空城計”并不是諸葛亮的獨創(chuàng),至少使用此計的也不可能僅諸葛亮一人,而其“始作俑者”應是張飛張將軍。某種程度上講,張飛的“空城計”比諸葛亮的“空城計”還要出彩,還要兇險,也更加高明。據(jù)說空城計最早的使用者竟是張飛,這是怎么回事?

卻說當年,劉備與曹操激戰(zhàn)于長坂坡,為掩護以劉備為首的中央機關突圍,張飛負責斷后。曹操大軍眼看將至,張飛情急之下,先是讓隨從的二十名軍士將樹枝拴在馬尾上,于后面樹林中來回奔跑,塵土飛揚,不辨真?zhèn)?,造成大軍壓境的假象。然后,張飛上馬,獨自一人立于長坂橋上,面對氣勢洶洶的曹軍,怒目圓睜,巋然不動。見曹軍不敢上前,張飛三聲大喝,一次比一次攝人魂魄,以至于最后一聲大喊,將曹操身邊夏侯霸震得肝膽俱裂,口吐膽汁,死于馬下。

打仗從來講究的是一個士氣。見此情景,曹軍驚恐,大軍全線后撤,從而保證了劉備及其中央機關的安全撤退。

細細琢磨,張飛此計與諸葛亮的“空城計”還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雌饋碛行騽⌒裕鋵嵰矊偃说恼7磻?。一是張飛名聲在外,當年三英戰(zhàn)呂布,讓很多人見識了老張的手段,加之關羽曾對曹操說過“吾弟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人頭,如探囊取物耳”。有此鋪墊,曹操當然不敢輕易造次;二是曹操生性多疑,見張飛身后不遠處塵土飛揚,以為那里定有伏兵,猶豫不前也在所難免;三是夏侯霸的驚懼墜馬摧毀了曹軍的心理防線。前兩嗓子,曹軍本已驚駭。最后一聲,更如摧枯拉朽。就如膽小之人走夜路,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時候,突然有人喊出一嗓子,又怎能不讓人為之恐懼呢。

從來兵敗如山倒,局面一旦失去控制,大勢也就很難扭轉(zhuǎn)了。但張飛有幸成功,也屬急來抱佛腳,沒有辦法的事。

論謀略,張飛當然不能與諸葛亮相提并論,但其心智絕對與諸葛亮有的一拼。張飛是一員戰(zhàn)將不假,卻絕非毫無謀略,反倒是獨當一面的時候,張飛總能出奇制勝。不說別的,單是后來巴郡義釋嚴顏、瓦口智取張郃,就絕不是平常武夫能做得出來的。

長坂坡一戰(zhàn),張飛的軍事智慧已嶄露頭角,即便與諸葛亮的“空城計”相比也毫不遜色。想諸葛亮前有城池依托,后有二千五百兵士。而張飛卻是獨自一人,前無依靠,后無救援。只要曹操一聲令下,張飛瞬間就會變成廢人一個。如此看來,張飛的勇氣和智慧的確值得稱道,令人贊賞。

話又說回來了,此計雖好,卻不可常用。如果故伎重演,不分對象,不顧實際,一味生搬硬套,定然必敗無疑。就如諸葛亮的“空城計”,因為面對的主角同樣是心思縝密的司馬懿,用計才得以成功。這要是換做別人,諸葛亮裝得再像,也斷難有成功的機會。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