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fēng)云人物 > 正文

常遇春是怎么死的?常遇春為什么要屠城殺降

2017-02-10 07:20:3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常遇春,元末紅巾軍杰出將領(lǐng),明朝開國大將,出生于1330年安徽。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常遇春世代

常遇春,元末紅巾軍杰出將領(lǐng),明朝開國大將,出生于1330年安徽。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常遇春世代務(wù)農(nóng),家庭條件不好,常遇春自小習(xí)武,望有朝一日能出人頭地。元末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后,他先是投靠劉聚,但劉聚是個強盜,并沒有雄圖大志,1355年他便投身于朱元璋,從此追隨朱元璋南征北伐十四年。他作戰(zhàn)勇猛異常,據(jù)傳一生從無

敗仗。朱元璋稱其為“雖古名將,未有過之”,“計其開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薄_@樣一個開國名將,威武將軍,人們提到他時,總離不開“屠城”、“早死”的字眼。人們都說他早死,是因為殺了太多的人,遭了報應(yīng)。

那么常遇春到底殺了多少人,屠了多少城呢?據(jù)說他,幾乎每占領(lǐng)一座城池就忙著屠城,殺降更是常有的事兒。一次在睡夢中夢到平民們極力反抗自己,并被平民侮辱,于是憤怒的喊道“此地刁民,是在該殺”,當時手下的將士以為這是常遇春下達的命令,立刻進行了屠城。等他醒來,發(fā)現(xiàn)軍士都不在軍中,常遇春馬上驚出一身冷汗,急令收兵,這時大軍已屠城20里,戮殺平民無數(shù),血流成河,滿城尸橫遍野。后世說,朱元璋與陳友諒的大戰(zhàn)導(dǎo)火索就是因為常遇春活埋了陳4000人。

另傳1359年,常遇春在攻克九華山時,陳友諒軍隊近4000人被常遇春生擒。當時常遇春違背了徐達的意愿,私自將降兵殺了,埋在大坑里。他這樣屠城、殺降的做法還曾遭到過朱元璋的勸告。

據(jù)說,朱元璋曾勸過常遇春,如果每到一個城池都進行大規(guī)模的殺戮,那就算這個城市再多的人口,再廣闊的土地,里面沒有人,這也只能是一座廢城。常遇春有沒有將這些勸告聽下去,就不得而知了。

常遇春為什么屠城、殺降呢?也許是因為他生性好殺,也許是因為為了摧毀敵軍的軍心,加速戰(zhàn)爭勝利。但是我們有一點能夠明確的是,常遇春的確英年早逝,甚至還來不及享受政局穩(wěn)固后的成果便在戰(zhàn)爭途中死去。

有人說他是因為四處征戰(zhàn),拖垮了身體,最終暴病而亡風(fēng),也有人猜測他是被朱元璋殺害的。還有人說,他相比于其他將領(lǐng),死的如此之早,是因為他太過嗜殺,造下了嚴重的殺孽??v觀一部中國史,不管是白起也好,項羽也好,胡宗憲也好,都殺過投降之人,最終死的都很奇怪,所以民間有他的早死是報應(yīng)的說法。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