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臣鰲拜真的罪不可赦嗎?他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
鰲拜,號稱“滿洲第一勇士”。《康熙王朝》中的鰲拜是權臣,最后成為了亂黨。這也怪不得《康熙王朝》,因為這部劇主要體現(xiàn)了康熙的圣明和偉大,其他內容并不重要。
歷史上真正鰲拜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他做過哪些事呢?我們知道他是權臣,他立下了怎樣的功勞,才得到順治帝的認可,讓他出任輔政大臣呢?成為輔政大臣的鰲拜,真就十惡不赦嗎?接下來,我們從鰲拜成為輔政大臣之前和之后,來看鰲拜傳奇的一生。
成為輔政大臣之前:
鰲拜出生于武將世家,他的伯父是非常著名的滿清開國五大臣之一,有“萬人敵”之稱的費英東。鰲拜的父親偉齊,是費英東第九弟。
皇太極天聰八年,鰲拜成為“管護軍大臣”,即皇太極所領鑲黃旗的巴牙喇甲喇章京。崇德初年皇太極第二次征朝鮮,鰲拜在戰(zhàn)場上勇猛無畏,獲得了“巴圖魯”稱號。攻下朝鮮京城之后,皇太極派碩托、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率軍攻打皮島。此次戰(zhàn)役,鰲拜表現(xiàn)突出,皇太極提升他為三等梅勒章京,賜號“巴圖魯”,加世襲六次,準再襲十二次。這時的鰲拜,算得上功成名就,但與功勛卓著還有段距離。
此后,鰲拜在松錦之戰(zhàn)中再立新功,又升為護軍統(tǒng)領,即巴牙喇纛章京(固山額真),從此成為八旗將領中地位較高的將軍。
皇太極取得松錦大捷后,在北京和山東三敗明軍,攻克四城。此次,鰲拜也隨軍作戰(zhàn)。這幾場戰(zhàn)役,鰲拜的表現(xiàn)更加的搶眼。戰(zhàn)役結束后,鰲拜被提升為三等昂邦章京。
順治二年,論功行賞時,鰲拜成為一等昂邦章京。順治三年正月,鰲拜隨肅王豪格等率軍進攻張獻忠大西農(nóng)民軍。在漢中打敗賀珍以后,又狙擊張獻忠。打敗大西軍主力之后,鰲拜又深入四川、貴州等地,大規(guī)模屠殺大西政權大小官員一千多人,基本上消滅了四川一帶的大西軍。
鰲拜在清朝爭奪全國政權的過程中戰(zhàn)功赫赫,最終得到皇帝的信任,成為朝中重臣。他善于審時度勢,總能站到對的一邊,為自己謀取更多的利益。經(jīng)過皇太極、順治時期的“經(jīng)營”,鰲拜逐漸成為朝中最受信任的重臣之一。
成為輔政大臣之后:
成為輔政大臣的鰲拜,起初并非專權,他是四大輔政大臣中地位最低的一位??呻S著索尼的年老,蘇克薩哈的政見不合,遏必隆的隨風倒,鰲拜漸漸的走上了專權的道路。
鰲拜強調滿族統(tǒng)治地位,清除明末弊政殘余。在制度上滿漢分別,重滿輕漢。當然,這一點是遵循了皇太極、順治時期的政策。
由于明朝滅亡不久,遺留下眾多弊政。鰲拜牽頭,進行了一系列的整頓和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和官員的辦事能力,清除官場惡習。在這期間,鰲拜也培植了自己的勢力。
鰲拜輔政時期,非常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鼓勵墾荒、減輕賦稅。一系列改革后,使清初的人口、經(jīng)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清朝從順治十八年到康熙七年,人丁共增加22萬余人;土地共增加14多萬頃;征銀共增加11多萬兩……這些都有利于人民的休養(yǎng)生息,有利于經(jīng)濟的恢復。
在軍事方面,鰲拜并沒有大張旗鼓的四處征伐。對于明朝殘余勢力,鰲拜實行招撫政策,以撫為主,以高官厚祿誘使他們降清。這樣一來,既穩(wěn)定了清初局勢,又不至于勞民傷財,明朝殘余勢力也被逐漸瓦解。
在這期間,鰲拜的內心越發(fā)的膨脹,逐步網(wǎng)羅朝中大臣,形成黨爭之勢。為了能長期掌控朝政,鰲拜也試圖阻止康熙親政并且打擊與他政見不合的朝中大臣。
最后,康熙列十四大罪狀捉拿鰲拜,將他革職籍沒、拘禁。這樣的一個結局對于鰲拜來講還是不錯的。康熙雖然羅列了其十四大罪狀,但康熙心里清楚,鰲拜之功,無人可比。只是,面對皇權,康熙也不得不捉拿鰲拜,鰲拜最終也毀在了權力爭奪之中。這點,只能說他鰲拜沒有看清形勢,沒能及時收手,沒能及時交權。
康熙五十二年,晚年的玄燁記起鰲拜的功勞時,還是大加贊賞的。雍正繼位后,賜鰲拜祭葬,復一等公,世襲罔替,雍正九年加封超武公。